记得当时年纪小 吉他挽歌
您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您常挂在嘴边的话是——
“我只是欠栽培而已啦,知不?”
多么得意洋洋的口吻。
OK!我承认您是多才多艺的。
确实啦,我从没见过哪一位别人家的爸爸像您这般喜欢学习各种东西,
也真的每样东西居然都会上一点……
可是,老爸,对于敝人女儿我的那把吉他,您到底打算怎么交代?
卯起来了!怎么可以在小孩子面前漏气呢?
我们家的小孩总是喜欢课外读物比教科书多,兴趣嗜好都培养在功课以外的地方。虽然教育部说德智体群美五育要并重,但是其实老师以及大人们永远计较着考卷上一分两分的差别,常会因为进步或退步一两个名次而开心或发火。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是“万般皆下品,惟尊智育高”。
什么体育?什么美育?那是比赛时才会稍微提一下的东西啦!
我们家的小孩,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打电动……呃,电动也是一种运动嘛,对不对?可是这些跟课业无关的东西,从来不被允许,我们自然只能偷偷模模地来。
长期的压抑之后,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我们家某位小孩努力存了一笔钱之后,为何会义无反顾地去买来一把对她而言非常非常昂贵的吉他吧!
没错,就是吉他。很多年以前,薪资水平很低、物价却很高的那个年代,吉他正是所谓奢侈品的代表之一。这个小孩以她遗传自父方的固执坚毅,就是咬牙给它买回家了!她会弹吗?不,她不会弹,因为学费还没赚起来,等赚到了再去想找老师来教的事。视下有得模模弄弄、有得把玩就够了。
几个小核聚在小小卧房里,对这种稀奇的东西发出各种疑问。
“你会弹吗?”
叮叮咚咚哄哄哄——
“听,有声音喔。”这就叫“会弹”啦,知不知道?
“你知道什么叫C大调、F大调吗?”大伙忍住捂耳朵的。
买吉他的那个逞强道:
“知道啦,我们上音乐课不都是唱C大调吗?”
“那你弹一首最简单的来听听,就‘小蜜蜂’好了。”不信她会弹,大家一致要求。
叮叮咚咚哄哄哄——手指由上往下滑过、再由下往上拨,试着找出音阶顺序。
“你们不懂啦,吉他是伴奏的东西,不可能弹出每一个乐音的啦!我现在有弹出声音你们就可以唱了。”找不出音阶,只好自己乱掰一通。反正大家都不懂,弹错也不会被抓包。
“你自己也不懂吧!”大家作兄弟姐妹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就别在那边硬撑了吧!
眼见一场舌战就要开启,不意,门口传来的声音戛止了所有火气——
“怎么会有吉他?”爸爸来也。
啊!怎么办?是爸爸!他一定会骂我们,一定会生气,然后训话,然后因为我们的浪费与玩物丧志决定取消我们的零用钱……我们脑海中推演出各种想当然耳的情节,井开始哀悼起来。而买吉他的那个“苦主”则多了一道忧虑——伯她心爱的昂贵吉他就此香消玉殒……不要啊!还没玩腻耶!
老爸讶异过后,居然是眼睛一亮的表情!他老人家挤进已经很狭窄的卧房里,在床沿坐下,并顺手拿过老二手上的吉他。
“你们会弹吗?这个我学过哦。”哄哄咚咚咚,一阵乱音表达出他的兴奋。
啥?爸爸学过?不会吧?我们都很怀疑地看他。
“我当兵的时候,别人有吉他,就教我弹,已经有一二十年了。”好怀念的遥想眼光。接着问:“这谁买的?”
“我啦。”老二已经把头皮绷得很紧了。
“这支不错,不过音不准,要调一下。”一点也没责备的意思。
咦……听起来好像真的会耶。我们决定忽略耳朵传来的刺痛感,继续听下去。
“你们不会调音对不对?来,我跟你们说,第二条弦走音了,所以我们就要从上面这里调音。有没有,上面有六个钮,就从这里转。”煞有其事,真的转起来了。一边转、一边试音,很专业的样子,将我们唬得一愣一愣地,几乎就要抛出崇拜的眼波。
“有没有?这样声音准一点了,对不对?有听出来吗?”
没有,我们还是觉得一样吵。无法从一堆吵杂中分出声音有没有吵得比较纯正一点。我们开始怀疑自己八成是属牛的,而“对牛弹琴”别是为我们发明的成语……喔,不!莫非我们没有音乐天分?莫非我们是音痴?
“奇怪,好像都一样,这第二条弦的声音没变的样子。”爸爸居然分得出来,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卯起来了!怎么可以在小孩子面前漏气呢?爸爸开始继续给它扭转、用力地扭转,就不相信声音调不准!哺哺自语:“转一下就可以了.再转一下——”
直到“啪”一声倏响,所有声音终于静止。没有吉他声,也没有我们的声音,连呼吸都是静止的——
断了,第三根吉他弦,断了。
静,真相大白。爸爸转的不是第二根弦,所以弦音始终如一地走音;他转到的是第三根弦,于是第三根弦无辜地被扭断了——就这样。
静,依然很静。
“现在的吉他跟以前好像不太一样。好了,我去忙了。你们也开始念书吧!”若无其事,爸爸退场也。
走得很从容,看不出火烧的样子。
老二看着心爱的、昂贵的、用没多久的吉他,久久……久久久都回不了神,完全想不起来这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直到现在,偶尔抬头看到被搁置在衣柜上那昂贵的、短命的、依然没拿去换琴弦的吉他,还是觉得它阵亡得很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