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小说网手机版
繁体版
夜间

风荷恋 第八章

早晨八点,夏亦寒刚到医院,门房老王就递给他一封厚厚的外国来信。

一看信封上熟悉而工整的字迹,亦寒就认出是贝朗茨博士写来的。于是,他先到三楼书房去看信。

贝朗茨在信中说,由于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身体不好,他暂时不能离开柏林。虽人在德国,但从各种途径得知德康医院办得很有起色,看来当初把医院交给夏亦寒,犹如是受了上帝的启示,做得完全正确。

他告诉夏亦寒,趁他一个朋友到广州的机会,随船托运了一批医疗器械和药品给医院。他希望夏亦寒亲自到广州去接这批货。

信中附着托运来的器械和药品的清单。夏亦寒看后非常兴奋,这些都是医院迫切需要的。据信上所说轮船启程和到广州的时间,他计算了一下,下周他就该动身去广州等船了。

风荷推开门走进来。连日来,她在德康医院做着一系列身体检查,结果样样都是正常、良好,证明亦寒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她并没有什么器质性疾病,那次晕倒主要是因为情绪紧张、心理压力过大。

风荷也就释然了。她已恢复到恒通公司上班。今天出门早了,就顺路先到德康医院来弯一弯,想看看她的亦寒。她是愈来愈依恋他了。

“哟,什么事这么高兴?”风荷一进门就发现亦寒情绪很好。

“是你,风荷!”亦寒拥抱了一下风荷,便把贝朗茨博士的信递给她。

信是用英文写的。风荷的英文程度足以使她很快把信读完了。

“这么说,你要到广州去?”风荷把信还给亦寒,闷闷地说,“大约要去多久?”

“估计最多二十天吧,”夏亦寒想了想说。

“嗬!有一千年那么长!”风荷两眼望天,握着双拳,失望地叫起来。

亦寒被她的神情逗笑了,把风荷拉到自己身边,轻轻地在她额上吻了一下。

“亦寒,你不去不行吗?派一个别的医生去,不也一样?”风荷趁机撒娇地提出,“我不想让你离开。”

“恐怕不行,贝朗茨搏士向他那位朋友介绍的是我,如果别人去接船,不但要多费口舌,还不一定办得成,”亦寒耐心地向风荷解释,“而且,我也不放心。要知道,这些器械和药品都是目前最先进最贵重的,我们医院有了这批财富,可以大大提高治疗的范围和效果。”

他深深地叹口气,又接着说:“我也一分钟都不想离开你,我在盼着这一天快快来到……”

风荷不出声,倚在亦寒胸前。半晌,才柔顺地说:

“你去吧,我不拦你。”

亦寒感动了,他用力地抱了抱她,表示由衷地感激。

风荷抬起头来,痴痴地凝视着亦寒:

“什么时候动身?”

“待会儿我就让人去看火车票。看来,最迟下周二要动身了,”亦寒说,见风荷又板着指头在算,他怜爱地说:

“离我走还有好几天呢。走之前,我要兑现早就答应过你的一件事。记得吗,是什么事?”

“当然记得!到你们家的老宅去看书,对吗?”

“对!那里是我的乐园,你还没有好好看过,希望它也能成为你的乐园!”亦寒自信地说。

“这个星期天就去?”风荷急切地问。

“好。我们带些吃的东西去,在那儿呆上一整天。”亦寒兴奋得双眼熠熠生光。

“就我们俩,对吗?”风荷还有点儿担心。

“当然!”亦寒回答得十分肯定。

“呵,谢谢你,”风荷欣喜地叫道,情不自禁地踞起脚尖。在亦寒的唇上轻轻一吻。

亦寒搂紧了她,不让她的唇离开,这可是风荷第一次主动给他的吻呀。

好久,两人紧贴着的身子才分开,亦寒轻轻抚着风荷那愈益显得娇红温润的双唇,深情地说:

“你的吻就像你本人,甜蜜、温柔、纯情,我要你永远不变!”

当风荷从楼上下来,走进客厅时,天天与女儿见面的伯奇夫妇,也不禁眼睛一亮,心中骄傲地暗赞道:好漂亮的姑娘!

风荷今天穿一条高领装袖的薄呢长裙,玫瑰和浅灰细格的衣料,领子和袖口镶着黑呢子的饰边,系着宽宽的黑色腰带。那瀑布似的长发自然地披散在肩后,清雅而飘逸。再加上俏脸上掩饰不住的喜悦,使她平添一种动人的风韵。

风荷刚在桌旁坐下,阿英就端来了早餐。

叶太太见风荷只喝了杯牛女乃,放在面前的面包、鸡蛋。香肠连碰都没碰,就要推开椅子起身,忙关切地问:

“怎么只吃那么点儿?”

“亦寒不是说好九点来接你吗?现在还早,别着急么,”伯奇微笑着说。

“谁说我着急了?人家吃饱了么!”风荷的脸微微一红,就像涂了层淡淡的胭脂。

叶太太放下牛女乃杯,说:“风荷,你坐下,妈有话问你。”

风荷重又坐下,亮晶晶的眼睛凝视着母亲,等着她开口。

“风荷,亦寒准备什么时候正式来向我们谈你俩的事?”叶太太把近来终日盘旋在她心头的问题一下提了出来。

“妈妈,看你!我们俩还没……”风荷的脸更红了,她不知说什么好。

“你妈妈等不及了,早想认这个宝贝女婿嘤!”伯奇不知是揶揄妻子,还是揶揄女儿,喜孜孜地说。

自从伯奇夫妇知道了女儿与夏亦寒的恋情后,他们都非常高兴。夫妻俩从心底里认为,亦寒是风荷最理想的丈夫。亦寒的成熟,亦寒的事业,以及他对人对事的认真、严肃、负责,都早已给伯奇夫妇留下极深极好的印象。

虽然每每念及远在异国他乡、孓然一身的令超时,伯奇夫妇总感惆怅,但他们不能不客观、公正地对自己说,亦寒比令超更适合风荷。他们期盼着在亦寒的帮助下,风荷的痼疾终有一天能彻底治愈。

风荷早看出爸爸妈妈都喜欢亦寒,赞同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她没想到,今天他们会当面提出这个问题,而且讲得如此直截了当。这不禁使她有点不知所措了。

幸而这时阿英走了进来,笑着说:

“小姐,夏先生来接你了,汽车就等在门外。”

风荷又羞又喜地从桌旁跳起,抓过阿英早给她准备好的黑呢大衣和小提包,向伯奇夫妇调皮地眨眼一笑,就跑出门去了。

石板砌成的台阶,方砖铺成的小路穿过一个天井。小路两侧的泥地里,长着低矮的小草,其中夹杂着几丛浅黄色、淡紫色的野花,给人一种寂静荒凉的野趣。

一株梧桐拔地而起。它显然有年头了,树干又粗又高,树身斑驳,长着些苍绿的苔藓。可以想象,夏天的时候它一定枝叶繁茂,而此刻,那些肥大的树叶已被深秋阵阵寒风吹落下来,在庭院里积成薄薄的一层,脚踩上去,发出簌簌的响声。

这真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优美环境,无论是修道、念经或者读书,都是个好去处。没想到亦寒还有这么好的一个别墅、一个乐园。

“风荷,你在看什么?”

身后响起了亦寒的话语声。

风荷没有回头。她仍在凝望那株梧桐。她奇怪,那个雷雨之夜,来到这里时,竟完全没注意到它。

亦寒走过来,轻轻搂住她的肩:“你喜欢梧桐树?”

风荷点点头,用手指轻轻摩挲着青褐色的树干。在她那纤秀白皙的手指衬托下,更显得梧桐树干的结结疤疤,粗糙不平。

“这棵树有多老?”风荷间亦寒,又像是自问。

“我也说不清,反正比我俩年岁大。”亦寒说,“而且,我不知道它是否曾年轻过,从我看到它时,它就是这模样。”

两个人不再说话,默默地看着这棵树。

一阵风吹过,风荷轻轻地哆嗦了一下。

“走,进屋去。去喝点儿我刚煮好的热咖啡。”

亦寒拥着风荷进了屋。

还是那间有壁炉的宽大客厅,只是没象那天晚上生着炉火。亦寒和风荷对坐在沙发里,慢慢地啜着咖啡。

来这儿的路上,在汽车里,风荷兴高采烈,活泼得像个喜鹊。叽叽喳喳,又说又笑,亦寒能陪她整整一天,而且是带她去老宅,这是她早就向往的事。

但是,走进这宅第以后,她却渐渐沉默了。她的思绪仿佛在空中飘浮着。

她带着一种沉思默想的神情,浏览着、观赏着这里的一切,不断发现着上次来时所没有注意到的景和物。

她的眉头竟微微打起结来,眼睛里满是惊讶,嘴角却挂着淡淡的不易觉察因而颇具神秘意味的笑。

风荷仿佛想得很多,又仿佛什么也没想,然而不经意中,却似乎有一股莫名的伤感,频频向心头袭来。

亦寒凝视着风荷,她那清澈如水的双目,此刻好像蒙上了一层轻纱,显得朦胧而迷离。他能感到,风荷正被一层淡淡的忧郁笼罩着,这使她比任何时候都美。

也许是因为再过两天我就要去广州,我们要暂时离别的缘故吧,亦寒想。

他把咖啡杯往面前的茶几上一放,头往后一仰,伸开双臂,瘫在沙发上,大着舌头,含糊不清地说:

“哦,我醉了!”

这突然发出的声音,使风荷吓了一跳。先是惊愕的目光从远处收回,然后思想也集中到面前亦寒的身上,她的脸上顿时绽开了一个甜笑。

“骗人!这是咖啡,不是酒,怎么会醉?”

“非得喝酒才醉?只要看着你,我就不饮自醉了!”

亦寒明明在强词夺理,可偏偏还大着舌头说话,就像真

的喝醉了。

风荷被他逗得咯咯地笑起来。

“快过来,拉我起来!”

风荷听话地走过去。她的手刚搭上亦寒的手掌,就被亦寒一把拉住,禁不住尖叫着倒在他怀里。

他们从未如此长久地吻过,从未如此长久地拥抱过。

时间静悄悄地流逝,仁慈地守护着这一对被爱情灼烧得遍体火热的青年。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亦寒自信他的抚慰已融化了风荷心头的那缕伤感,才把她松开。

“真会闹!”风荷羞红着脸,整了整弄乱的头发,呢声说:“现在该带我去看看你的那些藏书了吧。”

经过亦寒的改装,楼下除客厅、厨房,以及一间大而舒适的书房外,其余的房间都成了藏书室。

亦寒在书房里安了一张床,有时在这儿看书晚了,就睡在书房里,所以书房也就是他的卧室。

这整幢大房子,亦寒就利用了中间这一排正房的底层,其余的房间都常年关闭。

亦寒先领风荷去看了他书房旁边的那间藏书室。推开门,拧亮电灯,就见沿墙放着一排红漆的老式书柜和书架,还有一排排摞得整整齐齐的装书的木匣,那是一套二十四史。

书柜里的书看不见,书架上的那些线装书,都整齐地躺着,在书头上间或插着一片白纸,上面用工楷写着书名,显然是有人用心清理过的。

房间很大,四周的墙壁几乎全被书柜书架书匣遮住了,只在靠近窗户的地方,在一排较矮的书区上方,挂着一幅画。

那是一个横幅,画的是一群正在奔驰的马。画幅虽不算长大,但其中的马总有十来匹,有的引颈长鸣,有的飞鬃扬蹄,有的蓦然回首,一匹匹都神骏无比。

“哦,我见过这幅画!”风荷欢叫着,一下就被它吸引住了,“我们家从前也有过这幅画。”

正在那边打开一个木匣往外取书的亦寒,听到这话,接口说:

“中国有不少画家喜欢画马,与这类似的画很不少。”

“不,不是类似,就是这一幅!”风荷说得很肯定。

亦寒差一点笑出来。他听妈妈说过,这幅画是爷爷一位老朋友赠送给爷爷的五十寿礼。这个朋友是个中医,并不是画家,但很擅长画马。平时他很少作画,更不卖画,这幅画是应爷爷请求而作,所以可以说是海内孤本,独一无二的。风荷又何缘得见呢?她准是把另一幅有点儿相像的奔马图跟它混淆起来了。

然而,这幅深深印在脑幕上的画,此刻却唤起了风荷对于遥远往事的回忆。

记得她还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见过这画,喜欢这画,经常地几乎是每天都看到它。渐渐地,她觉得这幅画有个地方挺别扭,因为其中一匹正要扬蹄飞奔的马,竟只有三条腿。

她反反复复地看那幅画,希望找出那本该有的第四条腿来,多少次长久的凝望,让她小小的脖子都酸痛了。那感觉仿佛现在都还能体会到。但是,找来找去,就是缺一条腿。这怎么可以呢!

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偷偷地爬到桌子上,用蘸了墨的毛笔,在她认为最恰当的位置上,给那匹马加上了一条腿。做了这件事后,她心里是既舒坦又紧张。

虽然后来她到底为此挨骂了没有,已完全记不得了,但对自己的第一个杰作——画了一条马腿,却印象极深。

长大后,她曾想,画家绝不会画出三条腿的马来,一定是自己当初没看明白。她多么想再看看这幅画,但在家中却遍找无着。问爸爸妈妈,他们说记不得家中曾有过这样一幅画了。这幅画,犹如她喜爱的水乡风景一样,就这样没来由地却十分牢固地留在风荷脑中。

风荷仍站在这幅画下面,笑着把这件事告诉了亦寒。

“你看,我小时候够调皮,够胆大,也够俊的吧!”

如此清晰准确的叙述,使亦寒无法怀疑它的真实性。听着听着,他仿佛突然被一根大钉子钉在地上,整个人都僵住了。

太奇怪了!当年,他住进夏家这座宅子不久,就在书房里看见这幅画,并且发现画上有一条明显是后加上去的马腿,因为那笔触如此稚拙,因为那匹马本来已有四条脚,只不过被其它几匹马交错重叠的腿遮住了一条,只露出一点容易被人忽略的踪影。

他不敢去问父亲,却为此问过母亲。文玉说,她不懂这些字画,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还叮咛他别再多问了,免得惹父亲发脾气。听那话音,似乎父亲曾为此发过火。

亦寒一直不明白,是谁加了这一笔,难道竟然是风荷!这又怎么可能?

莫非这画本是叶家的旧物,后来才到了夏家?但那上面的题款明明写着祖父的名号:“松如兄雅属……”妈妈讲得一点不错呀!

除此以外,便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风荷幼年曾经在夏家生活过,而且是在自己住进夏家以前。

有这种可能吗?!

就在亦寒站着发怔时,风行却搬了一张方凳,想站到凳上仔细看看这幅画。

亦寒自己也不知为什么,突然感到,不应该让风荷看到这幅画上加上去的那一笔,他慌忙开口阻止:

“风荷,别……,快来,你来看看这本书……”

但是风荷已凑近这幅画,认真地看起来。

亦寒紧张地盯着她的背影。

果然,她慢慢地回过头来,刚才还是红润的脸变得那么苍白,纤巧的唇控制不住地颤抖着,好像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

亦寒蓦地哈哈笑了起来,故意愁眉苦脸地说。“这下完了!我小时候的傻劲也被你发现了。我也以为那匹马只画了三条腿。”

风荷的眼睛霍然亮了,脸上顿时有了光采:

“这么说,这条腿是你加上去的?”

“是啊,不过我没你的运气好,为此还挨了父亲好一顿打呢!”

风荷从方凳上下来,释然地笑了:“真有意思,我们两家有过同样一幅画,又偏偏碰上我们这一对傻瓜!”

看过了两间藏书室,亦寒提议休息一下。两人又回到客厅,边喝着在洋油炉上煮沸的开水泡好的茶,边随意聊着。

“亦寒,这么座大宅子,连个看门的都没有,就不怕有人来偷?”风荷好奇地问。

“没什么可偷的。值钱的东西都搬走了。剩下的就是些搬不动的旧家俱和书。这些书,小偷不懂它们的价值,也不感兴趣,”亦寒笑着说,“而且,隔壁有一家邻居,是一对年老的夫妇,受我的拜托,隔几天就来帮我打扫一下。”

他们虽然在闲聊,但亦寒的思绪始终未离开刚才那幅画引起的疑问。他看风荷情绪不错,便有意把话题引到盘旋在他心中的问题上来:

“风荷,你后来再没向伯父母了解过关于你亲生父母的事?”

风荷垂下了头,半晌,才低沉地说:

“我问了。但他们说,他们真的不知道我父母究竟是谁。爸爸妈妈是很通达的人,他们绝不会因为怕我去找亲生父母而故意隐瞒。我想,很可能我是个弃婴……”

她唉了口气,眼光慢慢转向窗外,哀伤地说:

“我也不想多问了。看得出来,每谈起这件事,我爸爸妈妈就很痛苦不安。我决心把他们当成我的亲生父母,既然养下我的父母早就抛弃了我……”

对于自己的来历,对于自己进入叶家以前的生活,在风荷头脑中看来确实是一片茫然。真实的情况,无疑是存在的,但想让风荷回忆起来,似乎已不可能。而且,风荷的神情,也使赤寒不忍再追究下去了。

他想:等我从广州回来,时间充裕些,再来慢慢解开这个谜吧。

他决心暂时撇开这一切,于是,拎过桌上的一个大竹篮,轻松地说:

“看看大阿姨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这是她今早放在汽车里,一定要我带来的。我还真有些饿了,你呢?”

风荷浅浅一笑:“我也饿了。早上只喝了一杯牛女乃。”

她帮着亦寒把篮子里一包包的东西拿出来,有卤蛋,烧鸡,烤肉,竟然还有一包干炸黄鱼。

“嗬,这么多好东西!我都要流口水啦!”亦寒高声大叫。

风荷也兴高采烈地说:“我们把东西拿到楼上的大房间去吃,如何?那里阳光充足,景色好,推开后窗,就能模到后院那棵白果树的枝干。”

话刚出口,她就被自己的话吓住了。她的脸色倏地变白,白得近乎透明,但那双眸子却是漆黑的,露出恐怖的神色。

“亦寒,我怎么啦?楼上真有个大房间吗?我怎么会知道……我从未去过……”

这也正是亦寒想问的话呀!别说风荷,连亦寒自己也好久没上过搂了。风荷上次来时,只到过这个客厅。今天是第二次来,也只是看了前院的天井和楼下几个房间。她怎会知道楼上的房间,甚至还知道后院那棵白果树?

“后院真有白果树吗?”风荷紧张地问。

“是的,”亦寒回答。

风荷咬住那变得毫无血色的下唇,颤颤地又问:

“在楼上的大房间里,真能模到白果树的枝干?”

“是的,”亦寒还是这两个字的回答。

“难道上一次来这里时,我在梦游中上过二楼?”风荷的声音如梦呓。

亦寒迟疑了一下,然后下决心似地说:

“只是这一棵枝干能伸进二楼窗户的白果树,十年前就被雷劈断,现在只剩下树桩了。”

风荷的脸色渐渐地由白变青……

叶太太刚走上二楼的雅座,就看到亦寒已从一张小圆桌旁欠起身,在向她招呼。

下午时分,正是西菜社生意清淡的时候,楼上雅座更是寥无几人。

叶太太在亦寒对面坐下。戴领结、穿西装的侍者马上就礼貌地端上了滚烫的咖啡和几碟点心。

“叶太太,我……”

不等亦寒说下去,叶太太已竖起一根手指,笑着说:

“该改口叫我伯母了吧?”

亦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叫了声:“伯母。”

沉吟了一会,他才接着说:“今天麻烦你跑一趟,是因为,我有些话想问问伯母。”

叶太太点点头。她当然知道,亦寒明天就要动身去广州,今天下午还匆匆约她出来,肯定是有什么事情。

她认真地凝视着亦寒,准备听他说下去。

看到叶太太那坦诚、鼓励的眼光,如果说亦寒原先还有一丝顾虑的话,现在也已打消了。他决定开诚布公地转入谈话的主题。

“伯母,我想知道,凤荷的亲生父母究竟是谁?”

“风荷也问过这个问题,但我们确实不知道,”叶太太毫不迟疑地回答道,“十五年前,我们曾寻找过她的父母。但毫无线索。虽然我们爱风荷如同亲生女儿,简直不敢想象她有一天会离开我们,但是,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她能与自己的生身父母团聚。”

亦寒明了伯奇夫妇的为人,他毫不怀疑叶太太讲的是真话。

“那么说,风荷是你们从育婴堂里抱回的弃婴?”

叶太太摇了摇头。

“那她究竟是怎样进入你们家庭的呢?”亦寒不解地问。

叶太太没有马上回答。她缓缓地用小勺搅动着杯里的咖啡,突然提了个不着边际的问题:

“亦寒,你读过周邦彦的一首以‘燎沉香’三个字开头的词吗?”

“燎沉香,消溽暑……”这不是周邦彦有名的《苏幕遮》词吗?亦寒虽非攻文之士,但出于兴趣,倒也读过不少家中所藏的旧书,这首词便在他所读的范围之内。

他答道:“这首词我读过。而且我猜风荷的名字就是取自词中的一句,对吗?”

“你能背诵这首词吗?”叶太太又问。

这首与风荷名字有关的词,亦寒最近还念过,当然记得很熟。于是,他呷了口咖啡,放下杯子,曼声吟诵道: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

上初阳千宿雨,水面清圆,-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

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随着亦寒的吟诵声,叶太太两眼闪现出泪花,她的思绪飘向了十五年前……

那是一个炎热而潮湿的夏季。昨夜一场大雷阵雨后,清晨总算放晴,空气显得近日来少有的凉爽、清新,楼前花园里一片鸟语花香。

令超刚上中学,每天照例由伯奇的车把他带到学校,然后怕奇再去银行。这几天令超正在期末大考,早上他匆匆扒了几口早饭,就催促父亲赶快动身。

见父亲终于作好了出门的准备,提起公文包,令超手里挥动着书包,一路跑着去开大门。

忽然,门外响起了他惊讶的叫声:

“爸爸,妈,快来!快来看……”

叶太太跟在伯奇身后,走到大门外。一眼就看到,紧贴着石阶,一个小女孩蜷缩着身子、正熟睡着。

她那小小的衣裙上沾满了泥巴,脚上的鞋子只剩下一只,湿透了,而且很脏。头发也是湿漉漉的,贴在额上,脸上手上也有许多泥点。

她小嘴微微张着,睡得很香。令超的大声喊叫也没能惊

醒她。

那时在叶家帮佣的沈妈也出来了。她俯身轻摇着那个女孩,连声叫道:“孩子,快醒醒,睡在这里要生毛病的,快醒

醒。”

小女孩动了动,终于醒了。哦,那是一双多么清澄、动人的大眼睛!她天真地、毫无戒备地看看围在她身边的人们,仿佛她的突然出现,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叶太太蹲子,亲切地问:“孩子,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

她用手背撸开披在额上的乱发,摇摇头不回答。然后,看着叶太太,轻声地说:

“我饿了。我想吃饭。”

沈妈把她抱了起来,说:“好孩子,你告诉我们,你家在哪里?我送你回家去。”

孩子忽然“哇”地一声哭起来,揉着眼睛,抽抽嗒嗒地说:

“我要回家,我要找寄姆妈……寄姆妈……”

叶太太和沈妈忙哄她别哭,又一再想问出她住在哪儿,但看来这个顶多才四、五岁的孩子,实在说不出个所以然,连自己的名字*什么都说不清。只是一个劲地叫着“要寄姆妈”。

上海人称干爹、干妈为寄爹、寄姆妈,难道说这孩子是过继给人家,而且就住在寄姆妈家?为什么不听她要爸爸妈妈呢?

已经有围上来看热闹的人了。叶太太当机立断,叫伯奇先带着令超去上学,然后让沈妈把孩子抱进去,先给她洗个澡,吃饱了饭,然后再设法送她回去。

两天过去了。伯奇夫妇反复问这小女孩,想帮她找到父母,送她回家。可是从孩子零零碎碎的答话里,只听出了,他家门外有一条河,里面游着小鸭鸭,还有小船。家里还有一条老牛、一条小牛,好不容易才搞清楚,老牛确实是牛,小牛却是这孩子的小哥哥。照此看来,这孩子是生活在乡下的了,那么又怎么会跑到大上海来呢?太不可思议了!

再问她,又说,家里房子真大,楼梯很黑,走起来会

“吱呀吱呀”地响,房里有电灯,有大床,还有洋女圭女圭……这还比较对头。可是,孩子根本不知道地址,说不清这房子在哪里。问她怎么会跑出来,她更是眨巴着一双大眼睛,茫茫然地无从说起。

又过了一天,孩子突然冒出一句:“我爸爸妈妈都死了。是寄姆妈告诉我的。”

看来,这个寄姆妈在孩子的生活中很重要。叶太太赶忙问:

“好孩子,你寄姆妈叫什么名字?”

“他就叫寄姆妈,”女孩眼睛亮亮的,肯定地说;“大家都她寄姆妈!”

大家?那么说家里一定还有别人?

“告诉我,还有谁叫她寄姆妈?”叶太太问她。

“还有……”女孩突然住口,闪动着长长的睫毛,陷入了沉思。

叶太太又问了一遍,孩子还是不说话,却一扭身从叶太太膝上滑下,跑到沙发那儿,把脸埋在坐垫里,再也不肯回答任何问话了。

伯奇到附近的巡捕房去打听,人家回答,周围并没有人本报告孩子走失。又说,如果无人认领,可以把孩子交给他们,由他们转送到孤儿院去。

几天来,这女孩在叶家已很习惯了,从不吵着要回家去。连“寄姆妈”也越来越少提起。她在整幢房子里楼上楼下地跑,在花园那些小树林、花丛里玩。好像到处是新天地,到处有乐趣,经常能听到她“咯咯”的欢笑声。

这天晚上,叶太太走进伯奇的书房。

“伯奇,我们把这孩子留下吧。就让她当我们的女儿,”叶太太恳切地看着丈夫说。

伯奇知道,自从生了令超后,因病不能再生育的妻子,一直遗憾没有一个女儿。他也看出妻子很喜欢这个女孩,连他自己和令超也越来越被这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所吸引。

“淑容,我当然赞成。只是,如果她家的大人找来呢?”伯奇踌躇地说。

“我猜想,这孩子的父母,很可能真像她所说的,已经死了。而那个所谓寄姆妈显然也没有真正关心她。要不怎么不找她呢?巡捕房你去过了。这几天我一直在看报,注意有没有寻人启事,也没有。”叶太太把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一股脑吐了出来,“再说,如果我们不收留她,这可怜的孩子就只好进孤儿院了。”

夫妻俩商量的结果,是先把这孩子留下来,如将来她的亲人找上门来,再把孩子还给他们就是。

“伯奇,既然决定把这孩子留下,你给她取个名吧。”叶太太见丈夫终于同意把孩子留下,高兴得满脸带笑。

正在这时,书房门被推开了。那小女孩把头伸进来,一见伯奇夫妇都在向她微笑,她那亮晶晶的眼珠一转,索性跳了进来,一下扑到叶太太怀里。

伯奇看到这孩子身上穿的还是她自己的那件衣裙。沈妈把她洗得干干净净。衣料虽很一般,但裙子上却绣着精致的花:两三片荷叶,配着荷花、莲蓬和女敕藕。伯奇又想起发现这孩于的那天清晨,一夜雷雨后,天刚放晴,鸟雀欢叫。

周邦彦的词《苏幕遮-燎沉香》从他脑中闪过。于是,他说:

“我们叫她风荷吧。”

这以后,既没有风荷的亲人找上门来,伯奇夫妇也没有找到风荷自己家的线索。而风荷却已完全把伯奇夫妇当成了自己的父母,亲热地称呼他们爸爸妈妈,叫令超哥哥。在这个新家中,愉快地生活下来。

从此,叶太太每晚在祷告时,都要加上一句:感谢上帝,在那个夏日雨后的清晨,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天使般的女儿……

就这样,十五年的岁月过去了……

叶太太把这段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夏亦寒。

“除了已病故的沈妈外,伯奇、令超和我,都清楚地记得十五年前的那一幕,”叶太太苦笑了一下,又说,“而那一幕的主人公——风荷,却对此完全没有印象了。她当时实在太小。所以,她从来以为我们是她亲生的父母。”

回家的路上,夏亦寒一直在苦苦思索着。

十五年前,风荷突然出现在叶家的门前,显然与风荷后来的发病出走有关。说不定,这是她幼时的一次发作,也许还是第一次发作。而正是在这一次之后,她失去了自己原本的家,也失落了自己真正的身份。

亦寒预感到,如果顺着这条线索追下去,很可能找到风荷发病的根源,从而找到彻底根治它的办法。

这不能不说是今天与叶太太谈话的一个意外的收获。

但是,亦寒今天本来是想了解风荷究竟与夏家有没有关系的。

风荷拜访老宅时的一些表现,实在太奇怪了。她很清楚壁炉通风的秘密装置,她所说的与那幅《奔马图》的关系,她知道楼上的大房间能模到白果树的枝叶,等等,都表明风荷曾到过这座老房子,而且似乎还很熟悉它。

这不能不使亦寒怀疑,是否风荷与自己的家有什么特殊联系?

风荷会不会是夏家丢失的孩子,甚至她竟是自己的妹妹呢?绝不可能。这一点亦寒可以确信。从年龄看,风荷小他六岁左右,如是妈妈生的,他应该有印象。

何况从大阿姨那儿,他早就知道,大妈从未生育过,自己母亲也只生了他一个。因此,他父亲夏老爷一直为家里人丁不旺而担忧。

听了叶太太的叙述,知道风荷曾有个寄姆妈,亦寒想,会不会风荷曾过继给夏家,所以在夏家老宅生活过?

但他又否定了。大妈就是因为不肯领养外人的孩子,才在家乡把本族侄女绣莲领出来。自己的母亲当初连亲生儿子都不能带进夏家,当然更无权当别人的“寄姆妈”,把“寄女儿”领到夏家去住了。

那么,风荷和那座老宅究竟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

也许该去问问母亲,不知她能否提供些线索?

不,不行!妈妈本就担心风荷有病,再把这些发生在风荷身上的莫名其妙的事和妈妈一说,她不更认为凤荷古怪了吗?何况,从老宅回来当晚,已婉转地初步试探了一下,妈妈断然否定夏家与叶家曾有过什么交往,自己也就无法再多问了。

看来,所有这一切,只能等自己从广州回来以后再作追究了。

二十天,对于人生来说是多么多么地短暂,可是,二十天,对于眼下的凤荷,却又是多么多么地漫长!

亦寒的远去,使她简直度日如年。她仍然每天去恒通公司,做她的服装设计。也只有在工作时,她才能勉强地、暂时地淡忘一下亦寒。不,即使在忙碌中,亦寒也会时不时闯进她的心灵和思绪。至于回到家中,那就更是每时每刻都和亦寒的身影和言笑在一起了。

有时,她也想起令超,但她们心自问,对于哥哥的挂心担忧,远不如对亦寒的,虽然哥哥跑得比亦寒不知要远多少倍,虽然哥哥在海外漂零,自己有推卸下了的责任!

唉,人的感情,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

此刻,风荷仰面躺在她那张松软的床上,怀抱着“芙蓉”,这是亦寒陪她逛城隍庙时,买了送给她的一个大洋女圭女圭,名字也是亦寒起的,所以这个女圭女圭目前也就成为风荷最宝贵的,可以部分代替亦寒存在的宠物了。

她的视线所及,是洁白平整的天花板。这使她突发奇想:要是我的头脑也能如这天花板一样单纯而清晰,该有多好!

但事实上,充塞于她头脑中的,却是一堆乱七八糟的积木:红、黄、蓝、绿各种颜色,长形、方形、菱形、圆形各种形状,胡乱堆砌,既搭不成一座象样的建筑,也无法收拢到装积木的匣子里。

亦寒直到登上赴广州的火车前,还一再向她保证,一等从广州回来,马上就着手调查她的身世,希望她先不要多思多虑。

亦寒觉得,只要下功夫,总能找到线索,把事情弄清楚。何况,说到底,弄不弄清楚,对他们的爱惰也根本没有影响。不管风荷身世如何,亦寒对她的爱都不会动摇,不会改变。

亦寒的话给风荷很大安慰,但是,种种谜团仍然像一根看不见的线,把风荷的心缠得紧紧的,使她白天黑夜都摆月兑不了。

她一遍又一遍地过滤着结识夏亦寒以来所发生的那些怪事:

在德康病院第一次听到绣莲的名字,那阵突如其来的紧张和惶惑,几乎使她神经迷乱;后来,在亦寒家,听到一“玉姑”这个称呼时,也有种不太舒服的感觉,而在给这位玉姑剪影的时候,竟然会手不应心地剪出那个幻觉中无数次出现过的披头散发的女人,并且终于导致了自己的晕厥;

和亦寒游罢龙华归来,途经夏家老宅,哪来的似曾相识之感?

而那个狂风暴雨的夜晚,自己终于又犯了病,却为什么鬼使神差般地跑到了夏家老宅面前?

为什么能够那样自然地打开老宅壁炉的通风装置,而据亦寒说,那是外国建筑师专门为夏家设计的,但她却仿佛早就知道它的奥秘;

夏家那幅《奔马图》,千真万确地有一条后加上去的马腿,看上去是多么眼熟!这明明是自己小时候的杰作,怎么竟和办寒的所为一模一样,难道真会有如此的巧合?

夏家老宅楼上大房间有个伸手能模到窗外白果树枝的窗口,自己怎么会知道?而偏偏那棵白果树早在十年前已被雷劈断。如果是梦游中所见,为什么会如此真切,几乎分毫不爽?如果是亲眼见过,那便该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所有这一切,除了说明自己与夏家曾有某种神秘关系外,很难作别的解释。

可是,怎样才能揭开这个秘密呢?

风荷不否认自己原本就有病,亦寒把它称为“轻度精神障碍”。但从前并不常常发作,只是这一个夏季以来,不知什么缘故,发病的次数增多了。每回发作,不是丢失了自己似的到处瞎跑,仿佛在寻觅着什么,就是精神紧张得支撑不住而晕倒。仔细想想,近几次发作,好象所受到的刺激大多与夏亦寒的家人有关。

看来,如果能沿此追寻下去,弄清自己与夏家的关系,或许也就可找到真正的病因。风荷的思想渐渐集中到这一点上。

她已经为此作过努力。

亦寒走后,她听说亦寒母亲病了,特意提出让妈妈去看望一下。叶太太十分赞同,她也早想结识一下这位未来的亲家,何况亦寒不在家,她理应表示一点慰问。

那天,风荷陪着妈妈一起去了夏家。她留心观察两位母亲,看到她们见面时自然而亲切,谈得也很融洽。

看得出来,妈妈对亦寒母亲文雅大方的风度、夏家简古纯朴的陈设和淳厚平和的家风,都很有兴趣和好感。但是,实在找不出一丝一毫两家从前有过什么交往的痕迹。

这使她既感安慰又感失望。看来亦寒的话没错,她不必担心自己是被叶家领养的夏家后代,没有任何可能的血缘关系会成为她和亦寒结合的障碍。但她又遗憾在这次的见面中,自己无法找到一点儿继续追寻的线索。因为不管怎么说,从已发生的事情看,自己与夏家有某种联系,这是不能否认的。

她只好另想办法,去寻觅自己的过去,寻觅那未知的以往的事实。

凤荷突然从床上一骨碌坐起:对,应该再到夏家老宅去一次!

她想起前些时亦寒给她讲过的一个病例。

一位著名的英国心理医生,为了弄清他的女病人对陶瓷制品恐惧到非理性程度的原因,特意设计让她回到幼时的环境中,终于使这位女病人回忆起,幼时曾打碎家中一个瓷花瓶,划破了手指,出好多血,而且还因这“罪行”遭到父亲的一顿责打。从此陶瓷制品成了她产生恐惧的一大情结。起初是一接触到这类物品,后来发展到只要看到或听到别人提起这类物品,就会唤起她深埋于记忆之中的犯罪感和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产生的恐惧感。而在弄清楚这一切以后,这位病人便释然了。儿时形成的情结解开,恐惧感从此消失,她变得开朗而快乐了。

风荷决定,这回自己要一个人去老宅,仔细地探寻每一个地方。如果自己多年前确曾在那里生活过,那就总会找到些过去的遗迹,或许会触发起某种回忆。特别是楼上,上次和亦寒一起在老宅时,因为说起白果树的事,自己惊恐惶惑得再也不想上楼去。这次定要好好地看一看。

风荷相信,楼上房间和白果树的记忆,决不是梦幻和非非之想。

绣莲今天提前从医院回来,手里提着几大包为文玉配好的中药。

季文玉病了好几天,看似一般的伤风发烧,但吃药打针后不见好,总有几分低烧,人软软地没精神。文玉本来就比较相信中医,现在西医西药不奏效,偏巧亦寒又去了广州,于是绣莲和菊仙商量后,决定请个中医来看看。

中医认为,文玉平素劳思伤损,体质太弱,病后的恢复是会比较慢。他说,先开几帖中药,调养几天后再换一张药方,最好利用冬季,好好补一补,明春可望健旺。

今天绣莲从医院回来,顺便去中药店把药配齐拿回来了。

“玉姑今天怎么样,好些了吗?”绣莲向迎上前来的菊仙问道。

“还是说腿软,起不来。中午喝了碗粥,睡了一觉,刚醒。”菊仙接过绣莲手中的几大包中药。

“我上去看看。”

“等一等,炉子上有赤豆红枣汤,你玉姑刚才吃了点儿,现在还滚烫的呢。我去帮你舀一碗来。先吃了再上楼去吧。”

菊池边说边往厨房走去。

那天在箱子间,绣莲撞到菊仙翻箱倒柜找绣着荷花的小衣裳,虽然当时绣莲很想从她口中问出个所以然来,却被她支吾过去,心中颇为不快,而且弄得双方都有点尴尬,但是自那以后,她们两人仿佛都已忘了此事,谁都再也没提起过,仍和以前一样友好相处着。

绣莲对亦寒也照样很亲热、友善,使得文玉和亦寒都认为她已经平心静气地接受了亦寒与风荷相爱这个事实。文玉从内心被她的大度感动,已经和文良商量过,要他留心着给绣莲找一个合适的婆家,只是文良对此事却不置可否。

谁都不知道,绣莲暗中却在紧张地活动着。也不知她用了什么办法,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与叶伯奇银行中的一位女职员结成了好朋友。从她那儿,绣莲探知,银行里私下流传过一种说法,说叶风荷小姐并不是叶伯奇夫妇亲生的女儿。据说,这还是一个叶伯奇父亲时代就已在银行服务、现在早已退休的老职员讲出来的。只是这话近几年无人再提罢了。

绣莲敏感到这是一条重要线索。她决心要抓住这线索,查个水落石出。至于会查出个什么结果,她也许并不明确。但一种窥见风荷隐私的愉快和捏住把柄夺回亦寒的信念,却是促使她行动的动力。

她并不太着急。她想,亦寒真要和风荷结婚,最快也得在一年之后吧——他们现在连订婚礼都还没有举行呢!有一年的时间,对她来说,应该是足够了。

菊仙端着赤豆红枣汤出来,把碗递给绣莲。随后又捧着

那一摞中药,回厨房去,准备熬煎。

绣莲顾了两口汤,电话铃响了。

她拿起话筒,马上听出是风荷的声音。

“是绣莲姐吗?我是风荷。伯母这两天身体好吗?我想找她……”寒暄了几句,风荷终于道出打电话的目的。

绣莲眼珠子一转,立即接口道:“玉姑这两天身子还是软,仍有些低烧。我刚刚给她服了药,才睡着。”

“哦,”风荷有些失望。

“你找玉姑有什么事,能和我说吗?我待会儿可以转告她。”绣莲热情地表示。

“其实,也没什么……”风荷犹豫着,终于又说,“绣莲姐,我早想问一下伯母,我想到你们家老宅子去找一本书,不知是否可以。”

绣莲愣了一下,接着就哈哈地笑道:“这还用得着问玉姑?当然可以,你不就是我们家的人么!”

风荷在电话那头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那……老宅的钥匙……”

“你什么时候要用,就来拿吧。”

“我想今天……现在,就去取,方便吗?”风荷问。

“来吧,我等你,”绣莲爽快地说。

放下电话,绣莲紧皱着眉头,坐到沙发上。

前几天,亦寒赴广州前,不是刚带着风荷去过老宅吗?今天她又急急地要去干什么呢?难道真是为了找一本书?什么书那么要紧,竟不能等到亦寒回来?

这会不会与那次自己听到的亦寒与玉姑的对话有关?

就在亦寒从老宅回来的那天晚上,绣莲走过玉姑的房间,见门隙开一条缝,传出亦寒母子俩的谈话声。她好奇地靠壁站着听起来。

只听亦寒问:“妈,今天我和风荷到老宅去,她好像对我们家的老宅很熟悉似的。你说,会不会他们叶家与我爸爸原先就认识,风荷小时候随着她父母来我家玩过?”

“不会。你爸爸爱清静,不喜交友。他仅有的那几个朋友,我都知道。从来没有听说他跟叶伯奇有什么来往。”玉姑断然否定,然后又笑着说:“不过,我倒很想见见这未来的亲家公、亲家母。有些事也该和他们商量商量了。”

自从听亦寒说风荷去医院检查,身体一切正常后,文玉就完全赞同了亦寒与风荷的关系,并已开始盘算筹备婚礼的事了。

“这不急,”亦寒说,停了一会儿,他又问:“妈,你们当初怎么只要我一个孩子,再要个弟弟或妹妹多好!”

“你怎么想到问起这个来?”文玉说,随即叹了口气,缓缓道;“好好的人家,谁不想多生几个孩子?可当初你大妈连你都不肯认,多生了岂不更麻烦?你爸爸着实为这事烦心……你大妈死后,我把绣莲当亲生女儿看待,也就心满意足了。”

屋里静了一会儿。文玉又说:“唉,总之,夏家命该人丁不旺,几代单传。到你大妈,连一个孩子都未生育,只好把本家侄女领养过来。”

亦寒不再问什么了。

听他们母子俩闲扯到别的事情上去,绣莲才悄悄走开。

现在,她的思绪又回到风荷身上。

风荷为什么要独自去老宅?寻一本书,值得吗?就算真

想去寻找什么,那也一定是比书更重要的东西!

会不会风荷上次在老宅发现了什么?

会不会那儿竟有使她感到熟悉、引起她回忆的东西?

会不会跟亦寒表哥间玉姑的话有关?

会不会跟风荷的身世——她并非叶伯奇的亲生女儿——

有关?

可是。从玉姑的话看,风荷不像和夏家有什么瓜葛呀!

疑团。全是疑团。绣莲越想越觉得,风荷去老宅的事,很是蹊跷。

半个多小时后,风荷来到古拔路夏宅。

绣莲早已站在大门外等着了。

“真不巧,我刚才上楼去看了一下,玉姑还没醒。她连着儿晚头疼,没睡好,实在太疲倦了。”绣莲一见风荷,就表白道。

“那我今天就不去打扰她了,改日再来探望伯母吧。”

“你到老宅去查书,要不要找一天我同你一起去?”绣莲亲昵地拉着风荷的手问。

“不用,不用,我去过那里,自己去就成。你在学校和医院那么忙,家里伯母还病着。”风荷急忙谢绝,一边就从绣莲手中接过了钥匙。

“那,你进去坐一会儿,”绣莲说,“大阿姨正在烧晚饭,你就在这儿吃便饭吧。”

“不,我出一门前刚在家吃了点心,”风荷迟疑了一下,又说,“我不进屋了,谢谢你在门口等我。”

见风荷已准备要走,绣莲打趣道:“你就那么忙!亦寒不在家,你连进来坐一会儿都不肯了!”

风荷拉着绣莲的手说:“绣莲姐,明天,明天我一定来,看看伯母,和你聊个够,顺便把钥匙还给你。”

风荷走了。

明天?那么说,她今天就准备去老宅?会不会就是现在?绣莲看着风荷戴着帽子,穿着厚大衣,匆匆而去的背影,心里嘀咕着。

绣莲奔进门里,一直往二楼跑去。她刚才把家中的一把钥匙给了风荷,现在但愿亦寒的那把没有带去广州,还留在家中。

幸好,一打开亦寒的书桌抽屉,就看到了那把钥匙。

绣莲拿了钥匙,跑下楼来。

菊仙正好从厨房出来,看到绣莲,问:

“刚才谁来了?我听你在门外和人说话。”

“没人来。我和隔壁的阿娟在聊天。”绣莲说,一面套上大衣,急急向门口走去,“大阿姨,我出去有点事。”

“怎么现在去?快吃晚饭啦。”

“你们先吃,别等我。”

话没说完,人已没影儿了。

绣莲小跑着赶到弄堂口,正好看到风荷雇好一辆黄包车,坐上去。

她一招手,一辆停在马路对面的黄包车过来了。

绣莲一脚跨了上去,对车夫说:

“跟上前面那辆车,就跟在他们后面,别让那坐车的女人发现。”

车夫已拉起了扶手,回头含着深意地一笑道:

“是要我盯住前面那个穿紫红大衣的女人,对代?这种事体我有数!你放心好-!”

“别-嗦,你给我盯牢就成,车钱我加倍付你。”

这个蠢货,一定以为我是个吃醋的太太,在盯丈夫姘头的梢呢。绣莲心中暗暗好笑,随他怎么想都行!

黄包车毕竟比汽车要慢多了。

上次风荷坐着亦寒的汽车来这儿,从家里出来,不多一会就到了。但今天,当黄包车夫气喘吁吁地把车停在老宅门口时,天都黑了。风荷的两条腿也都坐麻了。

打发走黄包车后,风荷从提包里取出钥匙,打开大门。

站在敞开的大门前,风荷犹豫了。

黑暗中的老宅显得那么阴森、荒凉、神秘莫测。她全身都被一种恐怖感攫住了。

但是,她终于咬了咬牙,跨过门槛,回身又把大门关上。

现在,她已置身在老宅之中,正孤零零地准备着与面前这个黝黑的庞然怪物搏斗一番,好找出围绕着自己和它的种种怪事的谜底。

绕过影壁,走过那块泥地,就是一间很大的厅堂。听亦寒说起过,这里曾经很气派、很风光,是夏家的先祖们接待贵客的地方。但如今四壁灰土剥落,空荡荡无一摆设。

厅堂南北两厢的门都敞开着,从来不关上,所以要到二进的正房,只要穿过这里就行。

风行走进厅堂,只觉一股阴风扑面而来。今夜没有月亮和星光,室外就够黑的,而这间大厅堂又比外面要黑得多。

背后不知什么地方,发出了很轻微的细碎声,像是墙头的枯草在寒风中瑟缩,又像是被抛弃的废纸被风卷过砖铺的地面,也像是人的脚步移动所发出的声音。

风荷只觉得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她强迫自己,大着胆子往后看去。

除了泥地那头的一块影壁,身后什么也没有。

就像被什么不知名的东西追赶着似地,风荷小跑着穿过大堂。

大堂北门外,就是种着梧桐树的天井。

天井还是原来的天井,左角上那棵梧桐树也还是原来的梧桐树,但今夜它们仿佛都蒙上了一层凄迷、冷漠、神秘的色彩。

风荷不敢在天井逗留,踩着满地簌簌作响的梧桐树落叶,一口气跑到正房的客厅门前。

她推开门进去,拧亮了电灯。

在柔和的灯光照射下,客厅里是那么安宁、舒适。凤荷靠坐在沙发上,甚至还能闻到亦寒留在房内的那亲切的气息。

她的呼吸渐渐平稳下来,思绪回到前两次和亦寒一起在这间客厅里的情景,多么希望亦寒此刻能在自己的身边啊。

不,不对!风荷摇摇头,否定了刚才的想法:我不就是要独自来找那丢失了的幼时的记忆吗?是的,我要找到我自己,我要弄清我的病因,彻底治好它,把一个完美的自己交给亦寒。

这想法给了她勇气。她霍地从沙发上站起,不再留恋客厅的光亮,身影溶入了走廊上浓重的黑暗里。

风荷不记得第一次在晚上来到这儿时,走廊上是否有电

灯。她用手模索着墙壁,找不到开关。

咬咬牙,她决定就这样模黑走上二楼。她有点后悔,来得过于匆忙了,竟没带上一个手电筒。

由于年久失修,脚下的木头楼梯摇晃不稳,每踩一级。就发出“咯吱”一声。

风荷小心翼翼地走着。当第一声的余韵在空旷的宅子里尚未飘散尽的时候,第二脚又踩了上去,又是“咯吱”一声。

这一轻一重的“咯吱”声和风荷的脚步声,在这暗黑的环境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有节奏的音乐。

这音乐使风荷陡然产生了一种熟悉的奇妙感觉。她依稀感到,为了听到这种声音,在一个遥远的时候,她曾经在这楼梯上反反复复、饶有兴味地上上下下,又仿佛自己仍躺在摇篮里,当摇篮晃动的时候,耳畔就伴着这种“咯吱、咯吱”的声响……

走到一楼和二楼之间的楼梯拐角,风荷就好像知道这儿会有间房子似地,右手伸出,一推,果然,一扇门“呀”地开了,就好像是谁发出的轻微的叹息。

门边有电灯开关,风荷把它一扳,灯竟亮了。小小的积满灰尘的灯泡发出昏暗的光,照着这间同样是小小的积满灰尘的房间。房里什么家俱摆设也没有,屋角堆着些破椅烂筐之类的东西,大约这儿原本就是堆杂物的吧。

风荷的眼光落到墙上挂着的一个竹编托盘上,那托盘已发黑,看不出原先的颜色了。四周的镶边也已磨损。破裂,难怪它的主人把它丢弃在这儿。

然而,风荷看着这个托盘,脑中却分明映现出一幅画面:一个年轻女人,托着这个盘于,上面放着碗筷之类,走在这楼梯上……

那女人总是低垂着头,仿佛不想把她那漂亮的面容露给人们看。偶尔抬起头,脸上又往往挂着泪痕。

风荷站在门边,眼前的那一堆杂物突然看不见了。这儿应该放着一张小床,床上垂着洗得发白的布幔。那个女人坐在床沿,紧皱着眉,轻声叹息。

这个女人是谁?

风荷觉得她的脸在自己的记忆中仿佛蒙着一层纱雾,熟悉但又模糊。好像不久前还曾见过似的,可就是捕捉不住。

是谁?究竟是谁?她苦苦地思索着,竭力想揭开这层薄纱,冲破那片迷雾。可是,她办不到,她无法辨认出那年轻女人的真面目。

风荷呆站了好一会儿,终于回转身,继续往楼上走去。

她径直走进正对着楼梯的那间大房间,顾不得找寻开关开亮电灯,快步走到窗前,拔开插销,猛地把窗户打开。

一蓬灰尘扬起,呛得她咳起来。

站在窗前,她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去。她想应该模得到白果树枝。

窗外,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但风荷确信,她曾在这儿触模到白果树的树枝,那柔软的、带着女敕绿叶子的树枝……

她突然想起来,这屋里靠窗本来有一张红木书桌的。她曾经爬在那书桌上,仔仔细细地欣赏着白果树,那翠绿的扇形叶子,那累累的黄色果实,她多想摘一颗下来,拿在手里玩玩啊!可她拚命去够,也够不着。毕竟人太小了。忽然,她看到一只大大的螳螂,很神气地从枝叶上爬过。她改变了摘果子的主意,想去逮住那只螳螂。螳螂很快就要爬过去了,她来不及思索,顺手操起桌子上的一条玻璃镇纸,对着那只螳螂用力砸去。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螳螂跑了,镇纸掉了下去。她这才明白过来,自己闯祸了。她记得,当时她便急急忙忙跑到楼下后园,去找那条镇纸,找了好半天,才发现它躺在一个角落里,可已不知在什么地方碰掉了一块。捧着那个跌坏了的镇纸,她是那么害怕……

想想看,快想想看,当时自己究竟怕谁呢?爸爸?妈妈?哥哥?不,都不是。那么是怕谁呢?真糟糕,实在记不得了。但那种恐惧感,却深深地留在记忆中,此刻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她退回屋子中央,四面回顾一下。

这屋子是大变样了。书桌已不知去向,镇纸石当然也没有了。

唉,如果能找到这些,就可以确凿证明,自己曾经在这里住过了。

然而,即使没有这些,就能说明自己跟这里无关吗?

不,不能。那些活生生的回忆又从何而来呢?

风荷陷在矛盾之中了。种种迹象都暗示自己在这环境里生活过,可为什么夏家的人,对此都毫无印象呢?

她决定撇开现实不去理会。她静静地站在窗前,尽量使自己整个身心都回复到幼时的情景中,去感受这座宅子里弥留着的,既熟悉又生疏的气息。

此刻,她仿佛已忘掉了周围的黑暗,忘掉了自己正孤零零地呆在这所大房子里。她也不再感到害怕,只微闭着眼,就那么在窗前站着,站着……

好一会儿,她才默默地转过身来,朝外走去。她像一个被催眠了的人,静静地跟着魔术师的指引,脚步缓慢地走出这间房间,并且很自然地往左一拐,来到另一间房间门口。

轻轻一推,门就开了。无需开灯,她一眼就看到屋子中间放着一张老式的大木床。

这是江南城乡最常见的那种红漆木床。床沿是宽而光滑的木条,上面架着年深月久已松松地下垂的棕绷。床脚下有着高高的木头踏脚,四根笨重而粗大的方形床柱,上面还架着挂帐子用的横杠。

“哦,我的床,这是我睡过的床!”

一道闪电突然掠过风荷的头脑,她不禁轻呼一声,激动的眼泪夺眶而出。

她跨上踏脚,坐到床沿上,也不管那床上积了多厚的灰尘,竟一下子就平躺在那宽宽的床上。

刚刚在床上躺好,她的左手便自然而然地几乎是下意识地伸到棕绷底下,去轻轻地模索。这是她的一个习惯动作。棕绷下有一块木板,木板上有她亲爱的小布女圭女圭。

天哪,她还在!我的女圭女圭还在!

风荷一下子就模到了布女圭女圭的胳膊,把女圭女圭从床下取

出,搂在自己怀里。

她的心猛烈地跳动着。

“寄姆妈,今朝女圭女圭很乖,没有哭,”她喃喃地说,仿佛还是在小时候,仿佛寄姆妈正睡在她身旁,虽然看不清寄姆妈的面目,但分明闻到了寄姆妈头发上抹的头油的清香。而且,耳旁竟响起了寄姆妈亲切的话语:

“小乖乖,快睡吧。”

对了,“小乖乖,”寄姆妈总是这么叫自己的。

寄妈妈是那么慈样,那么喜欢她。每天晚上,陪着她睡,轻轻拍着,唱着好听的歌。早上给她穿衣、洗脸,把她梳洗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白天,寄姆妈在厨房里忙,她就在那里绕在寄姆妈脚边转来转去。

抚模着怀里的这个小布女圭女圭,她现在有点想起来了:

她有一个很凶的姑姑。姑姑不让她晚上抱着布女圭女圭睡觉,说这是乡下人的坏毛病,不卫生。于是,寄姆妈偷偷地在床底下钉上一块小木板,让风荷一伸手就能模到。晚上,如果姑姑来,只要一推门,她就把怀里的女圭女圭往那板上一放。姑姑走了,她就再把女圭女圭取出来。这是一个只有她和寄妈妈两个人晓得的秘密……

“寄姆妈,你在哪里?你怎么不来陪我?”

风荷轻声说,她侧过身去,没有模到寄姆妈胖胖的身于,只碰到了冰凉的棕绷。

“寄姆妈,你快来,我害怕!”风荷躺在床上,把怀中的布女圭女圭抱得更紧了。

猛然,一阵“轰隆隆”的响声,使风荷感到耳膜震痛,眼前似有闪电亮起。

她不知道这只是她的幻觉,而以为外面真的在响雷打闪刮暴风。

这个特定的情景,使她的心智奇迹般地回到了十五年前那个难忘的夏夜,那个使她的命运发生突变的夜晚……

雷声紧接着闪电而来,仿佛就在她头顶炸开,雨点噼噼啪啪敲击着窗户。

风荷吓得浑身哆嗦,拼命闭紧眼睛,盼着寄姆妈快来。

可是,寄姆妈怎么会来呢?寄姆妈来不了啦。风荷哪里知道,寄姆妈今晚早早安排她睡觉,就是为了代替玉姑去看她生病的老娘呀!

风荷陡然地盼着,心里愈来愈害怕。如果这时有人在她身上模一下,一定可以发现她已浑身冷汗淋漓了。

人在这种情况下,听觉和视觉往往会更灵敏,甚至过分灵敏。

竖起耳朵等待着下一声惊雷的风荷,猛然于雷声的间隙中,听到隔壁房里传出高而尖利的女人喊叫声。她本能地把被子往上拉了拉,将整个身子蜷缩成一团。

又是一声尖叫,那声音虽然变了形,但她仍能听出,那仿佛是姑姑发出来的。姑姑每当发脾气时,就会喊出这种刺耳的叫声。

她的心“砰砰”乱跳。她害怕得实在不敢在屋子里呆下去了。于是,把布女圭女圭往床板下一塞,她马马虎虎地套上鞋于,也顾不得加一件衣服,就那样跑出去找寄姆妈了。

她走出房门,又听到隔壁房里的叫声。隔壁是她姑姑的卧房,叫声确是从那儿发出来的。她情不自禁地朝那房间走

去。

这一下听得更真切了。没错,是姑姑在骂人。那声音又高又粗还打着颤,风荷毫不怀疑,那是姑姑在发火,在骂什么人。可是,这夜半更深的时候,她在跟谁生气呢?跟寄姆妈吗?跟玉姑吗?

风荷忍不住轻轻地去推姑姑的房门。房门只是虚掩着,一推就无声无息地开了。她只推开一点点,从门缝中偷看。

果然,姑姑坐在她的床上,头发乱蓬蓬,正在大声狂叫:

“你们是存心要吓死我,你们要害死我!”

“你们”是谁?风荷朝房里探看着。

一个女人,头发技散着,背对着门,一声不响地站着,面对姑姑,听凭她的怒骂。

那女人身旁站着个男人,只见他对姑姑恶狠狠地说:

“你这个可恶的老妖婆,早就该死了!”

“你说什么?你竟敢对我这样说话!”姑姑气得上气不接下气。

突然,姑姑的手用力一掷,从她手中飞出一样东西,好像是剪刀。

“啊,”那站在姑姑床头的女人毫无防备,似乎被剪刀扔着了,一下子坐倒在地上,双手紧紧捂住了脑袋。

“你,你想杀人!我和你拚了!”

那男人猛地蹿起来,顾不得去扶那受伤的女人,直扑到床前。

风荷看得真切,他那双有力的手,一下子就扼住了姑姑的脖子。她差一点“哇”地叫起来,但拚命忍住了。

那坐在地上的女人,扶着床沿慢慢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到那男人身边,不知是想帮着那男人扼死姑姑,还是想把她拉开。

风荷眼看姑姑的身子软瘫下去,慢慢地往后倒了。

姑姑死了,他们把姑姑弄死了。

她害怕极了,终于禁不住“啊”地惊叫起来。

这一声尽管那么轻,那么短促,但却还是惊动了屋里的那两个人。他们一齐扭头往门口看去。

正在这时,一个闪电掠过窗口。风荷只见那头上受伤的女人转过身来,披头散发,脸色煞白,额角流着血,仿佛正张开手臂要向她扑来……

这个女人的脸好熟,好熟,可现在怎么变成了一个张牙舞爪的鬼!

风荷根本来不及思考,转身就拚命逃去……

她跑得那么猛,那么快,生怕被身后的“鬼”追上。她的头脑乱哄哄,耳旁仿佛听到有人在叫她的名字:“绣莲,绣莲……”,可是她控制不住自己的脚,还是漫无目标地一路飞奔而去……

“啪”,电灯亮了。

明亮的灯光照着房间,照着灰白的墙壁和天花板。风荷被拉回现实之中。

她这才发现,自己正站在这房间的中央。屋子里什么也没有,既没有姑姑,也没有玉姑和那个男人。

但是,这一切现在都不重要了,因为她已经知道了自己究竟是谁。

她奇怪,电灯怎么会突然自己亮起来?于是,慢慢回过头去,看到门口悄没声地站着一个人。

那人也正在紧紧盯着风荷看。

她不是别人,正是绣莲。

风荷和绣莲两个人,都同样面色煞白,满脸紧张、不安和疑惑。她们就这样僵硬地相互瞪视着对方,谁也不开口说话。

过了很久很久,风荷才轻轻地但却十分清晰地说:

“请告诉我,你到底是谁?因为,我,才是真正的绣莲。”

上一章加入书签下一章
首页 | 详情 | 目录 | 繁体版 | 电脑版
zwxiaoshu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