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小說網手機版
簡體版
夜間

大唐雙龍傳 第 18 卷 第六章 營中學法

楊公卿把地圖攤開桌上,只見洛水橫貫正中,上方接近圖頂處是與洛水並行橫流的黃河。東都洛陽以一涂黑了的方格作代表,置于洛水西端處,往東依次是偃師、洛口、虎牢和縈陽,後兩者分別築在泛水和索水之旁,由黃河把洛、泛、索三條河流連接在一起。

圍桌而觀的寇仲、徐子陵、王玄恕、玲瓏嬌四人都很用心研究。

時間緊迫,敵人大軍隨時壓境而來,沒人敢掉以輕心。

寇仲指著位于東都和偃師之間稍北處代表城池的標致道︰"李密的軍隊就是集結在此處,李密確是老奸巨猾,因為從金墉城發軍,無論進攻東都或偃師,路程都相差不大,使人難以捉模他會攻打何處,又或是兵分兩路。"

王玄恕道︰"這正是爹要駐重兵于偃師的原因,若李密竟敢兵逼東都,我們在偃師部隊便可使他陷于月復背受敵的窘境,同時更可威脅到東面虎牢、洛口的安全。"

楊公卿道︰"所以偃師若失,東都便完全失去了東面的據點,李密更不用顧慮後防和補給的問題,可全力攻打東都。所以能否保著偃師,實乃成敗的關鍵。"

玲瓏嬌重提寇仲的猜測,道︰"若他兵分二路,再配合獨孤閥的內應,以攻擊洛陽為主,包圍偃師為副,我們該如何應付?"

楊公卿斷言道︰"假若宣永的情報無誤,李密絕對沒有能力發動這種規模的攻勢,兼且獨孤閥和楊侗現在能多保皇宮兩天,已相當不錯,縱想里應外合,亦有心無力。更何況他們只望尚書大人與李密兩敗俱傷,怎會蠢得引狼入室,所以找並不擔心東都。"

徐子陵指著橫過金墉城北面長達百里的一道山脈道︰"這是什麼山?"

楊公卿道︰"這就是邙山,可風的老君觀就是此山其中一座名叫翠雲峰的山巔之處。"

寇仲道︰"李密確狡猾,金墉城背靠邙山,故沒有後顧之憂。若我們進軍金墉,他便可在山內暗伏奇兵,殺我們一個意想不及。"

楊公卿道︰"非但如此,若須棄守金墉,他可穿過邙山,渡過大河,退守河北的重鎮河陽,那亦是李密前線大軍和後援補給的後勤基地。在戰略上,這布局是無懈可擊的。

所以倘若李密不主動來攻,我們根本拿他沒法。若妄然進攻洛口,給他從金墉出兵攻破偃師,我們的遠征軍便只有全軍覆沒的下場。"

此時寇仲和徐子陵已對敵我雙方的形勢有了深入的理解,始明白地理環境在戰爭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楊公卿嘆道︰"所以我對寇小兄示敵以弱的誘敵之計是全力支持的,否則若讓李密傍河西出以逼東都,引我們從偃師發軍,而他立即折返金墉,那時我們只能退回偃師,如此數次,我們將被他牽著鼻子走,疲于奔命,不敗才是奇事。"

寇仲正是早知李密有此妙策,才想出示弱誘敵之計,只是千算萬算,也算不到王世充真差點會掉命。

徐子陵淡淡道︰"若我們苦守偃師,憑李密現時實力,究竟有沒有法子攻破城池呢?"

楊公卿傲然道︰"李密的傷疲之兵能有多大作為?只要城內有足夠的糧草,我便包保可把城守住,不教瓦崗賊眾得逞。"

寇仲哈哈笑道︰"有大將軍這番話,立時引得小弟計上心頭,就讓我們來一招請君燒糧的妙著。"

王玄恕恍然道︰"這確是誘敵的上上之計。我們可把假糧草運往浮橋南岸的軍營,擺出刻日進軍洛口的姿態,假若敵人認為成功燒掉糧草,便會立即起兵南來,是否這樣呢?"

寇仲搖頭道︰"二公子仍差一樣沒有猜對,就是我們要讓他燒真糧草,只要留下夠十日的糧草便成了。"

除了徐子陵外,三人都愕然以對。

寇仲成竹在胸的道︰"只有真的讓他燒掉糧草,才可騙過李密和沈落雁。這也是被斧沉舟,背城一戰之法,讓下面的人下了決死之心,才可一戰定得江山。"

楊公卿深吸一口氣道︰"這不嫌太冒險嗎?"

寇仲豪情勃涌的奮然道︰"不行險著,如何可擊敗百戰百勝的蒲山公李密?正因沒有人猜到我們會這麼膽大包天,所以才會中計。只要擊敗李密南下的主力軍,單雄信那批老弱殘兵還有什麼作為。那時我們兵分兩路,一取金墉,一逼洛口,糧草可再從東都源源送來,不用擔心給人截斷補給哩!"

楊公卿臉色乍晴乍暗,顯是猶豫難決。

徐子陵沉聲道︰"現在東都自顧不暇,若李密采取堵截之法,我們勢將成為孤軍,早晚會因糧草不繼而失陷。既是如此,不若誘李密速來決戰,那時我們起碼有一個致勝機會。"

王玄恕臉無血色的提醒各人道︰"但只有一個機會。"

楊公卿仰首望上屋梁,好一會才道︰"舊朝之時,尚書大人每次與李密交戰,均非輸在軍力,而是敗在戰略之上。今次我們兵力及不上對方,唯一方法便是倚賴戰略,好吧!我就陪寇仲和李密賭一手,看看老天究竟站在那一方。"

王玄恕急速地喘了兩口氣,以渲泄緊張的心情,問寇仲道︰"玄恕是負責保護糧草和營倉的,究竟此事該以何種方式進行?是故意張揚還是……"

寇仲笑道︰"唱曲必須唱全套,演舞也要演全套,如此觀者才認為你沒有欺場。對嗎?"

最後那句卻是向盯著他的玲瓏嬌說的,後者俏臉微紅、垂下頭去。

自表示過有點歡喜寇仲後,她便很易因他而霞生玉頰。

王玄恕點頭道︰"玄恕明白了。唉!此計若非出自軍師之口,玄恕必會大力反對。"

徐子陵道︰"此事不但要有那麼慎密,便那麼慎密去進行;還要在城內嚴格執行城防軍令,禁止任何人出入城門。除非有大將軍的批準,否則將兵均須留在營內候命,晚上更實施城禁。"

楊公卿點頭道︰"理該如此,糧食移離倉庫後,即改以其它假貨充數。我將把二萬部隊陸續調往河南的木寨,擺出進攻洛口的姿態。"

寇仲接口道︰"還要派箭手在城牆站崗,如有信鴿一類的飛禽想飛往城外,便把它射下來,更要防止有人借通往城外的渠道送出消息,如此才能使人入信。"

楊公卿笑道︰"你不怕真的把消息完全截斷嗎?"

寇仲苦笑道︰"我是怕李密連我們的余糧都燒掉,那就糟糕之極了!"

※※※

寇仲和徐子陵回復本來臉目,策馬出城,沿洛河朝浮橋的方向緩行。

日正西沉,對岸營地燈火點點,炊煙四起,表面雖似寧靜和平,但內里卻蘊含著山雨欲來前把人壓得透不過氣來的感覺。

寇仲笑語道︰"陰癸派似乎忽然消聲匿跡,不知是否想坐山觀虎斗呢?"

徐子陵深吸一口帶著河水氣味的清新空氣,縱目遙望對岸遠處林木蒼郁,疊翠層巒的峻嶺叢山。

洛水過了偃師的河段,下游曲折迂回,青山連綿,岸旁樹木蔚然深秀,山花怒綻,三十多艘泊岸的戰船彷如圖畫中的點綴物。

寇仲又道︰"很久沒有听過秦叔寶的消息,不知他仍否為李密效力,不要一個錯手把他也殺了。"

徐子陵終于有了反應,道︰"沈落雁很清楚秦叔寶是個怎樣的人,更知道他和我們的關系,所以絕不會讓他參與這場戰役,仲少大可放心。"

兩人來至浮橋處,勒馬停下,讓一隊五十多輛的騾車渡橋。

由于浮橋有一定的負重限制,故每次只能讓一輛騾車通過。

浮橋的兩邊均築設高超達十丈的望台,上有哨兵箭手站崗,以監察戒備。

寇仲低聲道︰"若李密按兵不動,又不派人來燒糧倉,我們索性只留五千人在偃師,其它人悉數分水陸兩路往攻洛口,趁洛口兵力薄弱,我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奪城;然後再從容返回偃師,拖住李密的後腿。李密退,我們便固守洛口,這正是李密勝宇文化骨的方法。"

當時宇文化及將輜重留在滑台,率軍北攻黎陽,徐世績棄守黎陽西保倉城,而李密則以二萬步騎兵屯于清淇。宇文化及佔領黎陽後,分兵包圍倉城。李密逐與徐世績遙相呼應,深溝高壘避而不戰。不過若宇文化及攻倉城,李密就從清淇出兵攻他後方,形成對峙之局。直至宇文化及糧盡,才以先詐和後反擊之法,敗宇文化及于童山。

寇仲的方法不是行不通,但卻必須做到兩件事,首先就是要蕩平楊侗的禁衛軍,使東都安定下來;其次須切斷金墉和河陽的補給線,其中尤以後者難以辦到,否則最多也是對峙之局。若待到李密恢復元氣,情勢便更不妙。

徐子陵怎會不知寇仲患得患失的心情,斷然道︰"放心吧!李密一定會來的。而且快得出乎你意料之外。因為他認定自己真的重創了王世充,而東都則亂成一團,此時不來,更待何時?"

寇仲苦笑道︰"沒有人比你更了解我的心情,竟陵之役只是適逢其會,時間上根本不容你去想。但今趟卻是正正式式謀定後動,調車遣將的對壘沙場。如若輸了,就算幸保小命,但亦會信心盡喪,以後都不用再出來混了。勝敗乃兵家常事只是說來好听,大多數人兵敗後都一蹶不振,而今次我們更是輸不起。若李密勝了,天下就變成兩李之爭,其它人只能靠邊站。"

徐子陵嘆道︰"擔心有他娘的屁用。我們本是一無所有,最多不外打回原形。正如老楊說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例如忽然來場雷雨,說不定便可將形勢完全改變,戰場上實在有太多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因素。"

寇仲默然片刻,見車隊已安然渡河,逐與徐子陵拍馬登橋,道︰"你覺得尚秀芳這美人兒如何呢?"

徐子陵愕然道︰"原來你尚有閑情去想女人。"

寇仲笑道︰"這就叫做調劑,她本在席間私下約了我去找她,豈知王世充被剌受傷,我忙得昏天黑地下竟把她忘了。"

徐子陵像有感而發的道︰"忘了最好。自坐船離洛陽那一刻開始,所有在洛陽發生的人與事,都像給-在後方,變成很遙遠和模糊的事物。大戰迫在眉睫之際,我連素姐也不敢想。唉!想來又于事何補?"

浮橋已盡,兩人朝木寨大門馳去,沿途擠滿車馬兵員,但在沉重的戰爭壓力下,不但沒有人談笑喧嘩,更罕見笑臉。

寇仲輕輕道︰"不是連師妃暄都置諸腦後吧?"

徐子陵嘆道︰"師妃暄確是使人難以忘懷的奇女子,不過除了也把她忘掉外,還有什麼方法?"

寇仲奇道︰"陵爺少有這麼坦白的。我差點忘了告訴你,她昨天來找過我,勸我退出紛爭,給我亂扯一通的氣走了。唉!她確是可迷死任何男人,但又高不可攀的美人兒,弄得小弟也可能患上與你相同的單思癥,這叫有禍同當吧!"

徐子陵失笑道︰"去你的娘!"

寇仲失聲道︰"我的娘不是你的娘嗎?"

此時兩人馳入兵寨,門禁森嚴,未經檢查的車輛均不準進入。守門的兵衛見到兩人,都態度恭敬,顯示出兩人在他們心中崇高的地位。

他們在營中與楊公卿和王玄恕共悖玲瓏嬌則去了偵察敵情。

席間寇仲趁機向楊公卿請教各種軍事問題。

徐子陵亦好奇心起,問道︰"我們在南方時,曾見杜伏威強征鄉農入伍,極不人道,東都的大軍又是怎樣來的?"

楊公卿呻一口熱茶,道︰"自秦開始,直至南北朝,一直以征兵之法為主,間有募兵,只是輔助之用。所謂征兵,就是成年男子均須入伍,無事時服役若干年,有事時則上戰場。但自西魏開始,推行府兵制,平時在家生產,農閑時訓練武事。每年要到京師或邊地戍衛一月,戰時上戰場,戰罷歸家,武器、裝備、糧食都要自備。"

王玄恕嘆道︰"楊廣征戰連年,使戰士長期遠戍,今他們難以忍受,不是開小差逃亡,便是叛亂作反,所以爹改采募兵制。在這時勢中,只要糧餉充足,自有勇力者肯賣命,遠勝征兵之制。尤其是親衛兵隊,更必須要視之作為終身事業,並甘于高薪厚祿的正規職業軍人,否則將成多而無當或尾大不掉的局面。"

寇仲不解道︰"憑東都的財力,為何招募的軍隊反不及李密的人多勢眾?只要變賣些楊廣遺下來的珍寶,不是可多召大批人馬嗎?"

楊公卿笑道︰"你沒有听過凡兵務精不務多嗎?李密以數十萬大軍,扭盡陰謀詭計,又趁宇文化及缺糧,仍只落得個慘勝的結局,便知精兵的重要性。古聖有雲︰'兵愈多者力愈弱,餉愈多者國愈貧。'尚書大人正是深明此理,如若無休止地增兵,只會造成冗兵叢集的局面,弄至生產荒廢,民不聊生。"

頓了頓續道︰"人多是沒有用的,還要看裝備糧餉是否配合得來。所以募兵宜嚴加選擇,淘汰冗贅,以質取勝。李世民之所以每戰必勝,便在于選練出一隊由千余名精銳組成的'黑甲'騎兵,伺機突擊,屢建奇功,所向被靡。人數雖少,卻無懼敵陣的千軍萬馬,只要對方陣腳一亂,己方大軍便趁勢狂攻,內外呼應,令敵人飲恨沙場。"

寇仲听得眉飛色舞,這才明白'楊公寶庫'的重要性,難怪王世充這二萬"小軍",能今李密如此忌憚。

這就是"听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寇仲見楊公卿談興甚濃,又問起軍隊內的組織情況。

魯妙子的兵法書雖是說理精妙,卻欠了楊公卿親身治軍的實際經驗。

楊公卿捻須微笑道︰"一支軍隊,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如何將眾多人馬編組成可用于作戰的勁旅,只有一個法則,'治眾如治寡'是也。即是以五為伍,二伍為火,五火為隊,二隊為官,二官為曲,二曲為部,二部為校,二校為裨,二裨為軍。無論十百千萬之數各有統制,一知相應,一氣相貫,如億萬絲為一縷,曲綰直引,無不如意,不見一絲之異;此整而不亂之兵,而大將總其綱領,達到以簡馭繁的成效。全軍從將至兵每人都明確自己的崗位和與上下左右間的關系。制定則士不亂,那時便有治眾如治寡的效果。"

寇仲贊道︰"難怪剛才那麼多人擠在路上,竟沒有混亂的情況。"

楊公卿道︰"無論是伍、火、隊、官、曲、部、校、裨、軍,又或伍、隊、旗、哨、司、營、師,都只是名稱不同,但均以什伍為基礎,其理一也。另外還要設定號統手、鼓手、旗手、大夫、馬夫、認旗手、木匠、鐵匠等人選,各司其職,組成完善的作戰系統,這才有資格到戰場與敵人決雌雄。"

寇仲正要說話,外面忽地人聲擾攘,眾人色變時,一名親兵撲進帳來,氣急敗壞道︰

"報告楊帥,大事不好了。"

四人大吃一驚,難道李密的奇兵已殺到偃師來了嗎?

上一章加入書簽下一章
首頁 | 詳情 | 目錄 | 簡體版 | 電腦版
zwxiaoshu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