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騰蛟 第 一 回 雨箭風刀 飄蓬登異域 人亡家破 往事話從頭
「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遠,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唐朝李德裕這首詩,把海南島描寫成鬼門關那樣可怕的地方,到了宋朝,這種觀念仍然沒有改變。蘇東坡眨到海南之後,他的謝表中就有「並鬼門而東鰲,浮瘴海以南遷,孤老無托,瘴癘交攻,子孫痛哭江邊,魑魅逢迎海上。」的怪句。因為海南遠離中國大陸,古時是「雕題」,「鑿齒」之國,漢武帝命伏波將軍路博德平南粵,遣兵經略海州之地,北置珠崖,南置雇耳等部而叫做瓊崖,後經馬援、李德裕、李綱、蘇軾、趙忠簡等人,陸續開發,這四時有不謝之花,八節有長青之草的海外樂園,人間瓊島,漸漸被中原人士所知,不過囿于北人輕南的觀念,仍認為海南是蠻荒不毛之地。明憲宗時,海南邱-高中了傳腕,歷任太子少保,著了「幼學故專瓊林」;
明世宗嘉靖時,海南的海瑞扳倒嚴嵩,中原人士歧視海南的成念,緩稍為改受過來,可是,仍以海南作為充軍逃捕之地,把大好河山,委棄不用,正是令人浩嘆不已了。
尤其歷代昏君庸臣,把朝內的忠貞人士,眨的眨,遂的逐,充軍的充軍,這些被眨被逐的人物,不少大智大慧、剛毅不拔之士,他們到了海南之後,開闢蠻荒,教育黎庶,振興文化,所以明朝中葉之後,中原雖然鼎沸,北方遍地烽姻,而處于海外一晌被歧視為「不毛之地」的海南,卻因為有了些孤臣孽子的經營,不但留得一片淨土,反而保存了民族的氣節,使文物蒸蒸日上,現在海南約五公祠,掛有朱道台撰「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幾人才,置之海外;道契前賢,教與後學,乾坤有正氣,在此樓中。」的對聯,短短幾十個字,已經寫盡歷代昏臣庸臣的嘴臉,寫盡先賢拓荒奮斗的功績了。
卻說明朝第六代的英宗皇帝即位時,還是九歲的孩子,所以被侯臣王振攬權,不論是匹夫販卒,只要走王振的門檻,無一不是高官顯爵,如果胸懷磊落,不願向奸佞低頭的,那管你是聖賢豪杰,忠臣義士,不但沒有進身的機會,甚至于還要被刺配充軍,或秘密處死。在「君子道消,小人道長」的情形下,勃內群奸爭利,朝外連年殺伐,已經是崔符啼聚,遍地烽煙了。但是王振那管國家是否喪失元氣,只圖個人權利,最後還要挾英宗皇帝,御駕親往瓦剌,激起「土木之變」,連到皇帝也做了也先的俘虜,後來朝內擁立景帝,國內大冶,奉英宗為上皇,可是並沒有多久,又被曹吉祥、石亨等奸臣,迎上皇復位,造成「奪門之變」,按著就大大的殺戮一番,因此,朝廷也焦頭爛額。
就在「奪門之變」這一年的深秋,海南島清瀾港附近向溝材的村民,看到最近幾天風色不好,不敢駕舟出海捕魚,只好藉著這個閑暇的日子集結在沙灘上,有的補破綱,有的在閑坐聊天,在這滿天紅霞之下,又涌起黑色棉花似的塊雲,雖然是大好的黃昏,但在有經驗的海邊漁民眼里,知道暴風雨快要來臨了,因為沙灘離開村子很近,同時,海南的暴風每年總要起好幾次,當地的人們已經過慣了風暴,並不覺得它怎樣可怕,所以沙灘上除了幾位老人家看看天色,盤算著暴風來臨和遇境的時刻之外,其餘的村眾,誰也不把它當做一回事,沙攤上仍然充滿了笑聲,黃昏的涼風,更增加了人們的塊感。
風勢越來越緊,黑棉花似的烏雲越涌越多了,沒有半頓飯的時光,紅霞已經淹沒在濃黑的雲層里,海面上的巨浪,一個接一個地向海岸沖來,並且夾著淒厲的驕嘯。
沙灘上的人群,這里再也不能保持寧靜了,老婆婆和一些女人們趕緊抱著,拉著她們的孩子向村里跑去,呼喚聲、哭嚷聲,響遍了沙灘上的空間。正在這個混亂的時候,忽然響起又尖又銳的聲音,這個盤音在呼著︰「大伯!大伯,你快看那海里漂著什麼?」沙灘上還有少數的男人順著那呼喚的小孩所指的方向看去,不禁嚇了一大跳。
原來那方向離開海岸約一里多路的海面上,正漂流著一艘小船,一個滔天的巨浪把那般小船推上浪的頂端,突然又把它吞沒了,按著另一個浪頭又把它推上去,這樣一隱一現地在海溝里蕩著,滔天的巨浪,昏黑的天空,包圍著一葉的小舟,岸上的人們雖然不知道船上是否還載有人,可是都為了那艘小船擔心,替那船上的人捏一把汗,誰也希望那艘小船能夠被浪花推近岸邊,讓船上的人們得救,這個時候,沙灘上的老人也在岸上替那艘船合十祈禱,在喃喃不絕地祈禱。
可是,盡管巨浪一個接一個向岸上猛襲,但那艘小船卻慢吞吞地並沒有移動多少,潑墨似的天空反而迅速地瀉下一縷烏雲,海水夾著嘯聲卷起一條巨大的水柱,「完了!完了!」
被稱為大伯的那位五十多歲的老人,猛搓著雙手在喊著,沙灘上的人眼睜睜地看著龍卷風就要把那般小船帶到天上去,最少也會把它撕成無數的碎片,因此,個個都失常地大喊起來,慈祥的老人們輕輕地輟泣,兩手掩住臉孔而不敢再看這幅悲慘的情景。
說到這種「龍卷風」,真是非同小可,它來的時候常常是沒有預兆,陡然間,飛沙走石,天上的雲腳垂到地上,地面上的樹木,房屋,人畜,統統被它吸到雲端里去,而成為太空的旅行客,這些旅行客再臨到地面的時候,沒有一件不是百孔千瘡,支離破碎,這是陸地上龍卷風的威力;如果龍卷風發生在海上,那就更有奇景可觀,開始由雲端下迅速成為柱狀下垂,將到海面的時候,海水狂嘯,巨浪滔天,同時海水也被吸成一條巨型的水柱上升入雲,在這條水柱附近半里內的魚蝦、船舶,無一幸免,隨著風勢旅行了千數百里之後,風勢漸漸衰落,魚蝦、船舶、海水,都成了陣雨下降,造成了水災,海南島每年總要經幾次龍卷風和台風的襲擊,而龍卷風造成的災害更大,因為台風有預兆使人畜能夠事先躲避起來,而龍卷風是沒有方法預防的,它光臨的時候。快如雷電,連躲也來不及,難怪向濤村的人,賭得不敢看那搖曳在龍卷風中心附近的小船了。
但實際上的情形並不像濤村人意想那麼壞,約莫過了半頓飯的時光,遠處的天空顯露出一線的曙光,那根巨型的水柱漸漸移向東北角,傾盆的大雨挾著排山倒海之勢,從遠處向海岸襲來,雖然這些情況不過是瞬間的事。但經驗告訴海岸的居門,是龍卷風已經掉頭而去了這時侯,呆在海灘上的人,卻發現了奇跡∣∣那一艘小船並沒有因這次台風而破碎,也不因為巨大的海浪而沉沒,相反地,它已經順著風雨的來勢,而慢慢地更接近了岸邊,使得向濤村民起了小小的蚤動,並且收同了剛緩緊張的心情。
向濤村的人,有的立在沙灘上,有的站在屋檐下,但幾乎每人都翹望著海里漂流著的小船,每一對眼楮都向那船上搜索,希望發現船上是否還載有人,而船上的人是否還能夠活著?雖然仍舊是黃昏的時刻,小船離岸不過是只有半里,可是因為天上的烏雲還沒有完全散去,海面上仍然是一片模糊,普通人的目力,當然不可能發現什麼,但由小船的型態看來,已經可以確定不是本島的船舶,因為向濤村住的十有八九都是漁民,他們在風平浪靜的日子,駕著他們的漁船,繞著海南島捕魚、捉蝦、取蚌,甚至于還到過東沙、西沙、團沙、圍川、浮水洲等島嶼作業,所以這一帶的各型漁船、貨船,只要經他們的眼里,他們立刻可以指出那一種是潮州船,那一種是圍洲船,絕對不會有毫厘的錯誤。
但是,這一艘小船的外型是那樣地陌生,顯然不是鄰近各地的船,更不是本島的船,所以他們在辯論著那般小船,到底是福建的、或是浙江的。不管那艘船是否有人,但漁民大都有互助的義氣,尤其是意味著海上遇難的苦況,而對小船上的一切都寄以同情,這時候竟有幾位年輕的小伙子,月兌光了上衣,攜帶了繩索,準備冒著風浪的危險,游泳到船上,希望能夠迅速把那般小船解救,如果不是有些較為持重的老人阻擋他們,那末他們必然這樣做了。
在向濤村里所有的人,都已經知道有一艘外地的小船漂來本島,經過了暴風龍卷風的襲擊,仿安然無恙向他們的村子接近,他們離開海岸較遠更不能看到船上有什麼人物,可是他們卻體會到,那艘小船必然還另外載有人,不然,它就不可能漂流那麼遠的路,而且能保持它的方向接近岸邊,而不被海潮和潮和灣流沖走,不過船上的人經這次風暴的襲擊之後,能否保持活命,倒是一個疑問了,不過這次風暴的時間很短,船上的人可能只是暈了過去,如果沒有完全死去,那麼還可以施行急救,這個村里以前也有過救助被難人的經驗。所以王大伯的家里,得知小船還沒有沉沒的消息之後,立刻就奏好了姜湯、稀粥,等待在沙灘的村眾救人歸來,同時還預備了幾塊門板、油布,叫來幾位精壯的村民帶往沙灘。
正在村民把門板帶到沙灘的時候,小船距離岸邊也只有四五十丈遠近了,如果在平日,再遠一點也可以看得清楚,但這個時候已經是夜幕低垂,天空仍是一片漆黑,如果不是岸上的人老早注視著小船,那末可能連小船的影子也找不到了因為這樣,原來已月兌了衣服的小伙子再也不能忍耐了,他們早就把一段一段的繩子連接成百多丈的長繩,盤推在沙灘上。
這時,一位二十來歲的青年奮勇地把麻繩的一端,縛著自己的腰,他對王大伯說一句︰
「大伯!請你叫人招呼這堆繩子。」之後。來不及向別人招呼,就很快地跑到海邊,一個「驚蛙入水」,但听到「撲通!」一聲,白浪滾滾,他頭頂前面的海水,分成兩道斜縷,洶洶涌涌地向他的後面直瀉,人已經離岸五人丈開外了,盤在沙灘上的繩堆、很快就只剩下一小捆,一會兒,听到船上一聲長嘯,守著繩子的壯漢們,用熟練的手法,很快地收回繩子,小船如箭般向岸上直射,因為人多力足,小船竟被他們拉上一半擱在沙灘上,及是一陣歡呼「王大伯船上有三個人哩,都暈過去了!」
這時人們急急地涌到船邊,王大伯迅速地分配人手把船上暈倒的一個老人和兩個孩子,抬到門板上,按著抬起來向王大伯家里飛跑,歸途中,王大伯牽著那首先上船的青年,很激動地說︰「世成,今天真虧你,不然,那船上的一老二少還要再捱上半個時辰,就恐怕沒有救了!」
世成說︰「那沒有什麼,但是,大伯「你看這幾個人能不能救呢?」
王大伯說︰「現在我還說不定,我們趕快回去看看吧,你也不要回家了,就在我家里和我喝幾杯酒,趕趕身上的濕氣吧!」
王大伯的屋子是前後二間正屋,正屋兩旁各有一間側屋,當中是一個很大的天井,這時屋里屋外都黑壓壓地擠滿了人,一老二少躺在側屋的床上,經過王大伯和村民緊急的救治,那兩個小孩子首先就醒過來,因為他們根木沒有什麼傷他沒有什麼病,不過是饑了肚子,再經海里面的大風浪沖擊而暈了過去,經過了施救和灌給熱的姜糖水,很快就醒過來,但是,那老人就不同了,他比那兩個小孩子更要出力鎮住那般小船,不然很快地就會被龍卷風卷去,他用盡了力量去和風力搏斗,但是人力怎能夠和大自然的力去比擬呢?
如果不是他一生來練有過身的武功,那麼老早就被風力打暈了,就這樣,他也在拼命搖著船月兌離了暴風中心之後,軌失去一切體力而暈倒在船上,等到村民把他抬到村上的時候,已經是奄奄一息了,經過了王大伯親自對他施行「人工呼吸法」,而且不時灌給舊湯、稀粥,費了一個多時辰的功夫,這一個垂死的老人,也被救醒過來︰他睜開雙目,看到周圍的情形之後,知道這條命是給人家救過來了,他一翻身就想爬起來,但王大伯用強力把他按下去,一面用目光制止他,當他看到他旁邊躺著的孩子已經清醒之後,他也靜靜地由著王大伯擺布了,這時王大伯親自給他們添了三碗稀粥之後,便對村眾說明人已經得救了,因為還需要調養一下,不便打擾他們三人的精神,要村眾各自回家,村民也覺得這三人既是從外地而來,和自己人的言語必定不能相通,一切事情有王大伯辦理,一定會令人滿意了,所以都答應一聲就想各自散去。
這時王大伯忽又想起一件事來,趕快喊回村眾,並對他們說︰「本村忽然來了三個人,雖然不知道是好人壞人,但可不是鄰近的人了,由那般船看來,必定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也許是被海盜搶劫後,把他們趕下小船,任他們自生自滅;也許是逃避仇人的追蹤,而駕著小船,逃亡海外,不論是那一方面的原因,泄漏了消息,不但對一老二少不利,甚至于還要害及本村,所以要本村的子弟,統統保守秘密,不得泄漏。」頓了一下,接著說︰「過一會任方帶幾個人,到海邊把那般船拉上岸來,免得被潮水沖走,而露了眼線。」那個叫住方的中年人答應了一聲,就和村眾各自散去,只剩有世成留在王大伯家里,陪著招呼那三位不速之客。
村眾散去之後,王大伯拿出幾套乾的衣服,給那一老二少換了,這時一老二少,已經能夠略為行動,他們本來沒有什麼病,不過是因饑渴交道,加上暴風的襲擊而昏倒,現在日得到了休息,解決了饑渴,精神也就得到無上安慰,同時兩個是小孩子,元氣充足,一位老人是身懷絕學武功的人,所以在安定下來之後,很快地就恢復了體力,他們換好了衣服之後,由那老人率領著那二個小孩向王老伯一揖到地,口里說不盡地「謝謝救命之恩」,大家客氣了一會,正屋里已擺上一桌豐盛的晚餐,在漁村里雖然沒有什麼好菜,但是貝干、苟子、乾魚之類,卻也另有風味,酒是自己做的,雖沒有山西份酒、天津五加皮,那般醇烈,可是也經過一蒸二蒸,味道還算不錯,大家入席之後,便就淺斟低酌起來,王大伯向老人繼續斟第三杯酒之後,問︰「老哥這次經這麼大的風險,漂到敝地,必有原因,能否告知一二?」
老人先望望左右,長嘆了一聲,眼淚已泊泊的流下來,半晌才說︰「老哥上此次得蒙救命之恩,是我們三人的大幸,你老哥不問,我也要對你老哥詳盡說明,才不辜負你老哥救我們一場,不過,說來話長,同時,我還沒有請教你老,和這位老弟的稱呼呢?」
王大伯把自己的頭一拍「該死!我真也忘記告訴你!」他這一來,如把旁邊那兩個小孩子逗得笑了起來,然後王大伯自我介紹一番!原來王大伯名字叫做仲泉,居住在向濤村已經是三代了,五年前他的老伴死後,就很寂寞地守著這麼一間大屋,另外由他的佷兒邦寧,和佷媳任王貞來招呼,邦寧在十天前,帶了一批乾魚咸魚到府城丟賣還沒有回來。
說起這王大伯,他在清瀾這一帶原也是有名的人物,尤其是水里面的工夫,便可以說是獨步一時,十五年前海盜林少英率了十幾條大樓船,進犯清瀾港,那時王大伯績是四十二歲,他的水功正在饋峰狀態。同時,年輕時到過遲羅、南洋、廣州、欽川、越南等地,貝多識廣,當下听說海盜進犯,就集合了向濤九村的精壯,駕著小舢板出海迎擊,王大伯便潛到水底,還不到一個時辰,就把海盜船鑿沉入艘,還把護舶的水鬼殺死了三四十個,林少英的船如果不是逃得快,而小舢板不利于仰攻的話,可能使海盜船全部都毀在海里。可是這一仗,卻也打得林少英再不敢正視清瀾港一帶,十幾年來得以平安無事。
從這次之後王仲泉就獲得了「海底蛟」的混名,清瀾附近的人,把王仲泉從「大哥」而喊到「大伯」。
說起「海底蛟王大伯」已是老少皆知的人物,而「王仲泉」這個原來的毛子,反少人知道了。那個青年世成性丁,是王大伯的徒弟,水里工夫煞是驚人,不論海里風浪怎樣險惡,他也能游土十里八里的水里,遇到十分大的海浪,不利游泳的時候,他就潛入水底,一口氣可在水底潛行二三十丈,所以也得了「浪里鯊」的綽號。這個向濤村有七八十家人口,就是「王」、「任」、「丁」三姓,多數以捕魚為生,王大伯更是村里的領袖,村里的事,不論是大事小事,只要是王大伯一句話吩咐下來,無不遵照辦理。
王大伯把這些情形,對老人大概說了一遍並且說︰「老哥!我看你的情形,也知道你必然有無限的隱痛,不過,你知道,這里已是海外,也可說是人間的樂園,向溝村的人全是講義氣的人,天大的事我們全可以接上去,你老哥如果有什麼困難,可以告訴我小弟想辦法,我小弟和你認識不過繞是一會兒,可是我內心似乎告訴我,你老哥絕不是什麼壞人,所以我敢向你老哥保證,你可以長久住在這里,和我們共同生活,也許彼此都有個好處。」那老人好容易等到王大伯指手劃腳講完這一篇話,雖然覺得王大伯話里稍為有點自負,但也是瑚海好漢直率的本性,他在江湖宦海走了幾十年,也覺得這種直率的好漢,比較奸滑浮華的小人容易相處,這幾個月來自己帶著兩個小孩子到處漂泊,經歷了多少艱辛和危險,尤其是在泉州府幾乎被奸賊鄧全興誘賣,如果不是自己有武功和及時搶到小船逃走的話,現在已不知葬身何處?
那料到經過十幾天的漂流,卻到了人地生疏的海島,老小三條命又被人家救了起來,總算有了報答故主恩情的機會,兩個小孩子也有了昭雪血海深仇的希望了,雖然這里未必能逃避昏君的掌握,可堤既已遠隔重洋,敵人一時也不會追查到這里來,更難得的是主人的深情,竟敢提出安全的保證,可見也是響錚錚的一條鐵血漢子,回憶過去一切的遭遇本真是「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誼書人」了。現在已經是家破人亡,倒不如暫時住下來再作打算,不然在舉目無親的異地,又到什麼地方找這麼一個有血性,有肝膽的人作為托根之地呢!
所以,稍為考慮一會,就答應注下來了,而且對王大伯說出這次來到海島的原因大伯更把桌子重重一拍,氣憤不已!
那知不說猶可,一說起來卸把在卜的王大伯和丁世成氣得須眉似戰,面目噴姻,王原來這個老人名字叫做駱中明,是個武夫出身,但他的馬上馬下功夫,得自高人傳授,兀是不俗。
英宗皇帝蒙塵之後,國內苗亂迭起,第二年瓦剌也先挾制英宗回國,攻破紫荊關,直達京師,這時朝中文武倉皇失措,要打嗎,英宗上皇在敵人手里;不打嗎?
看看敵人就要利用英宗,而攻陷京師,舉國君臣都要變成俘虜,幸有兵部員外郎于謙力排眾議,極力主戰,臨時把兵權奪了過來、立刻派兵埋伏在城內各要道旁邊,準備瓦剌兵入城之後,就殺他一個措手不及。果然瓦刺兵上了大當,他們以為用大明的皇帝作為人質,是最安全的了,那里想到朝內擁立新皇鄔王之後,英宗的地位,已是可有可無呢?
當瓦剌兵浩浩蕩蕩入城將達大半的時候,午門的炮聲隆隆響了起來,瓦剌兵還以為朝廷歡迎的禮炮哩。可是炮聲響過後,忽見一股一股全付武裝的兵士,從橫巷里殺出來,一霎間就把瓦剌兵截成幾十小段,每一段都被包圍著廝殺,二萬多的瓦剌兵,幾乎全折在城里,幸虧上皇仍末入城,否則這一仗就可以把英宗奪孜過來,而且使瓦剌的宰相也先和那些瓦剌兵,一個也沒有生還的希望。在這一仗里,縣中明身先士卒殺死了也先的弟弟華羅,殺得瓦剌兵心驚腿栗,而升到偏將的地位。
後來也先議和送還英宗,兩國也就罷兵了,不久,西南苗亂又起,于謙奉命為平南都督,挑選了二十幾員勇將帶了兩萬多精兵出發,于都督慧眼識人,把駱中明升為游擊將軍,命他先行探路,縣中明果然不負期望,先後追隨于都督平定了福建的鄧茂七,浙江的棄宗留,廣東的黃蕭震和湖廣、貴州,廣西等地的苗、搖、撞、撩各族的叛亂,但是,班師之後,國家干城的于都督,卸被御史羅通等人彈刻,說他的功勞簿記載不實,縣中明這時雖已升到正印將軍,刮破這一刻而降了下來,千都督也被剝奪了兵權,而出任那有職無權的兵部尚書。
經過這一次的突變,駱中明也知道官場險惡,並不是只憑著能力功勛就可以上達,必需要和權奸勾結,緩能夠有上達的機會了,但他跟隨了于都督五六年,又是于都督一手提拔的人,不但不能向權奸靠攏,而且自己那耿直的個性,也無法和那些小人為伍,與其留在官場冒著風險,倒不如嘯傲姻霞,悠游歲月,自己從二十歲開始吃皇根到現在,已經整整四十年,自己無家室于女拖累,何必向群奸低頭,就像于都督那麼大的功勛,一心為國,他居住的地方甚至于不能遮風雨,這樣一個忠臣還要被打到冷宮褪去,自己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參將,豈不是隨時都要失掉性命的危險?
因此,立即上呈請辭,雖然于兵部再三挽留,請他為國盡力,但他辭以年老力衰,再不能側身行伍,去志已泱,千兵部只得由他,但仍再三叮囑,要他時常來家里走動,當駱中明臨行的時候,于兵部家里還特別為他置酒餞行;使駱中明更感激得涕淚滿衣襟,主客兩方都對朝政被宦官閣黨弄權…而咨曉良久。
駱中行拜別了于兵部離京之後,自感心地洞明「人生如寄,但此行的目的地,將在什麼地方呢?古話說︰「葉落歸根土,人老同故鄉」,可是他離開家鄉的時節,父母已是亡故,了然一身,四十年來的戎馬控佣,根本就沒有時間同故鄉去,究竟故鄉的人事如何?當然要成了「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笑柄,雖然故鄉對他很是淡漠,但故鄉依然是先人廬墓的所在,同時也是小時活動的場所,那里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可引起他無限的留連,都可以引起他無限的回憶和興趣,因此他第一步決心還是走向一別四十年的荊州。在荊州的故鄉住了個多月,掃廬墓,訪故交,撫摩一些兒時游戲的事物之後,覺得又沒有什麼依戀,所謂「靜極思動」,又沿奢長江而下,通游蘇杭,這時,他忽想起于兵部的故里就在杭州,現在既然到了杭州來,自然不能不前往拜訪一下,等到他找到兵部的故里時,卻是一片竹籬圍著矮矮約三間瓦屋,屋旁種些蔬菜,養些鵝雞,如果不是帶路的孩子告訴他說!
「于伯伯的家到了」,那麼誰也不信這簡陋的地方,就是當朝一品大員的住宅,雖然有帶路的小孩子告訴他,但他仍然懷疑是帶錯了路,他反問那小孩子「這就于尚書的家嗎」?
這時候,居中那間屋子「呀」的卡盤打開門了,走出來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手里面還拿著一卷書,很快地走到柴門來,那帶路的孩子指著駱中明對出來那位青年說︰「于三哥,這位伯伯要找你們,我帶他來到了,他卻不信呢」
駱中明連忙對那青年一損,接著說︰「請問台端與于尚書于謙,是什麼稱呼?」
那青年連忙答禮並說︰「于尚書是家伯,老先生來找家伯嗎?他還在京未回呢!」
駱中明把來意和身分關系說明了,那青年連忙打開柴門讓縣中明同進屋子,並自我介紹,這時不由得駱中明不信了,他由那青年的口中知道那青年名叫于硫,是于謙的親佷,因為他伯父一家人都上了住所,所以就率領著一個蒼頭和一個遠房的兄弟住在于謙的家里,原因是于謙房于早已陳舊欠修,僅能遮蔽風雨,于謙雖然曾握一方面的兵權,堂全國的兵符,但是居官清廉,毫無積蓄,不但不能添置田產,甚至于連祖先留下來的屋子,都沒有辦法加以整修,倒是族內兄弟和一些熱心的鄰人,大家出錢出力稍為修蔓起來,不然早就傾屯不堪了,于硫所以住到于謙家里,也是代為照管的意思。
駱中明在杭州和于硫盤桓幾日之後,又覺得無事可做,深受到浪跡萍蹤的煩惱,心靈上似乎有了無盡的空虛,于是辭別了于硫,專程北上,在路上不斷地想到于謙的忠貞和廉潔,禮賢下士,對自己又是那樣關心,完全不把自己當做外人看待,即掌于硫來說吧,他知道自己是于謙的部屬之後,就伯伯長伯伯短地尊崇著自己,這一份修養工夫,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造就,可見人家的家教良好,養成了謙恭禮讓的習慣。
駱中明又想到自己,因為得不到升官,就月兌離了宦海,不問國事,固然也是因為年老,但歷史上廉頗黃忠,豈不也是老將,尤其因為這而月兌離了追隨十多年的長官,更覺心中不安,同時,目前朝內奸黨不少,這些奸黨如聯合起來對付于謙,萬一發生什麼不幸,豈不是使自己遺憾終身?他真是不敢再想下去,只有加緊趕上北京,能夠早一天見到于謙,縱然跟于謙當一名走卒也十分滿意了,因為于謙那為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精神,和那樣謙恭禮讓的風度,使一晌來染傲不群的駱中明感化過來了。
盡管駱中明是那樣心急,但從杭州到北京這一段路程卻也不近,好容易趕到北京的時候卻恰好是年底,駱中明本意是立刻就到于謙的寓所去,可是一想,年底人家正是忙碌的時候,怎好意思去打擾,倒不如等到新年初一他老人家上朝賀祝回來之後再去拜年,比較適宜,橫豎不急在這一天,所以就在于府附近找到一家整潔的客棧住下來,明天到于府去賀祝新年也要方便些,駱中明自以為這是十全十美的打算,那知人算不如天算,幾乎使他遺恨終天呢大年初一的早晨,約莫是寅時光景,京師的爆竹已響遍了每一個角落,有官有職的人,急忙穿好朝服用他們的交通工具趕往午門,以恭祝郡王景泰萬壽無輯,于謙是當朝的一品大員當然也不例外,文武百官鵠立在午門外沒有好久,就見到一隊一隊的御林軍,開來午門外警戒起來,再向金殿偷窺,又見那些錦衣衛一對一對都站立在階堤兩旁,甚至于有幾個已站到金殿的四角,這種情形是歷年來所沒有的,大家心里起了一陣言語,但時間並不容許他們仔細去想,「邦!」一聲雲板,百官都魚貫上了金階,「邦!邦!」二聲雲板,百官都各按照他們的官階次序站好,手上執著朝易,拱著背,等候皇帝升殿,好得三呼「萬歲」了。
半晌,雲板「邦!邦!邦!」三晌了,百官由禮卿領導跪拜高呼,剛剛高呼完畢,殿上忽然傳旨「傳兵部尚書于謙上殿」,這一來不但于謙奇怪,連到文武百官都覺得奇怪,不禁偷偷抬頭向金殿上聖一下,這一望卸使得于謙和百官們目瞪口呆。
原來金殿上生的那里是什麼景泰皇帝,現在坐在金椅上的竟是已經遜了位的英宗,這時候拱立在金階的百官們不禁起了一陣輕輕蚤動,同時彼此也知道是什麼一同事了,這時,于謙已經緩步登上金階,進入金殿,一聲不響地,跪在金變座前,「于謙!你知罪嗎?」皇帝這樣問著,于謙到底不失為一個正義之土,立刻站起來又一躺到地說︰「微臣何罪?」
英宗大喝一聲說︰「你還不自知罪嗎?擁立景帝就是叛逆,還敢說無罪?」頓了一頓就叱錦衣衛拿下,錦衣衛虎狼似的就要動手,這時朝階下一聲高呼「慢著」!接著一個大臣不待宣召涌上了金殿,錦衣衛雖然凶猛但見到這個人後,倒不敢立刻逮捕于謙了,英宗斜視一眼,不容分說又叫「連王文也拿下」!原來後來上殿這個大臣是大學士王文,百官听到連王文也要拿下,不禁相顧失色,還有誰敢替他們兩人抗辯?
原來這一件「奪門」事件,是內侍曹吉祥連絡奸臣徐程、石亨,御史蕭惟楨,都督張軒等人的預謀︰他們利用鄂王景泰久病,而趁機擁起英宗復闢。
在滿朝文武百官里,曹吉祥最怕的就是大學士王文和兵部尚書于謙兩人,他原也知道這兩人都是忠臣,但是他不殺害這些忠臣,則他這一派奸黨就無法立足,而要害這些忠臣就必須藉英宗的力量;他老早就看出年紀輕輕的英宗,是不甘寂寞的,所以盡量挑撥英宗對景地的不滿,果然英宗就被這些宦官奸臣利用了。
最使曹吉祥可怕的,還是于謙,因為于謙在英宗歸國的時候,就把挾持英宗御駕親往的王振斬了,而曹吉祥正是王振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他認為一旦被于謙發覺他和王振的關系,那末于謙必定會向景泰皇帝報告,而他這一批奸黨都有性命的危險,不如先發制人繞是上策,因此,多少忠臣義士被犧牲、被滅族。
路中明睡在客棧被一陣爆竹的聲音鬧醒了,這一陣陣爆竹聲音引起了他很多遐思,在往日,他也要隨著這爆竹聲音忽忙地到午門去鵠立等候皇帝上廟,但是現在他卻是天不管地不管在旅社中高枕無憂,心理又是一陣輕松舒適,但這舒適的情緒並沒有保持好久,他听到熱鬧的爆竹聲中,似乎還來著兵馬奔跑的足部莉蹄聲,他意識到有不平凡的事件要發生了,過了一會,他果然听到他住的這條沖道上,一陣急促的兵馬步伐向外急走,而且還來著吆喝禁止別人開門的聲音。
駱中明的武功本來不錯,倘輕輕開了窗門,一個「燕子穿雲」上了屋面,悄悄地伸出頭從屋脊往街上一看,他的心不禁上上地跳動起來,原來接近于謙的官邸那段街道上,黑壓壓地擠滿了官兵,個個都已經弓上弦刀出銷在看守著每一家門口。
駱中明起程北上時,所耽憂的事件,終于展現在他的眼前了,「到底是那一家出了事了?」他雖然面臨這個現實,但仍然不相信是于兵部的家遭到橫禍,他知道于兵部正是景泰皇帝倚重的人,縱然失勢,也不會一聲不響地忽然遭殃,多多少少總會在事前獲知一點消息。
駱中明為了想更知道到底是那一家遭殃,就在屋面上施展「陸地騰雲」的輕功,一縷照炳似的身影,逕向于府撲去,街道上的官兵連看不出到底是人是鬼,在屋面飛過。他這麼一躍五大丈的距離,不消幾躍早到于府附近的瓦面,這時他已經看到于府的客廳上燈火輝煌,官兵們團回鋼在客廳約三面,于夫人正襟危坐在客廳的中央,旁邊是于兵部的公予于冕和一個約有三十歲的婦人,這個婦人可能就是于冕的妻子了。可是,千冕的兩個孩子和丫頭僕婦一個都不見,只看到門公于福和打雜的于華碎官兵圍在院子里站著發抖。
駱中明者到這種情況,驚得目瞪口呆,雙腳一軟,幾乎摔下房子去;那知正在駱中明緊張的時候,客廳的屏風後又轉出一個人來,這個人銀盔銀甲,手上還拿著一把精光耀目的長劍,分明是一位三品以上的武職,駱中明仔細一看,卸認得他就是因為征苗失律,被于謙彈刻,而連降三級的都督張,大概這次就是張率領御林軍和錦衣衛來抄查于府了,但是于府究竟犯了什麼事呢?駱中明仍然是十分惶惑,這時又見廳上于老夫人站了起來指著張軒大罵,張軒卻在鞠躬不已,因為隔離太遠,听不到于老夫人罵些什麼,只見張軒鞠躬一回之後,把手向一招,那些錦衣衛就蜂擁進了客廳,分別跑向屏風背後,于老夫人已暈倒在後面的椅上,于冕和那婦人一面撓著于老夫人,一面卻痛哭起萊,這一些動作,卻使藏在瓦面上的駱中明明白過來了,他立刻聯想到于家那兩個小兄弟于志強、于志敏,今夜都不在這里,必定是逃跑了或是藏起來了,所以張軒將要錦衣衛去搜,照實際上看來,錦衣衛和御林軍布遍了于府外,兩個小孩子不可能逃出府去,可是他們躲在什麼地方呢?
于府的情形,駱中明知道很清楚,前後不過是四間正屋和六間側屋,于府的家口不多,除了後面二進住了祖孫三代之外,第一進是門房,第二進是客廳,後面二間側屋作為僕婦的起居室,剩下四間側屋,一間是書房,三間是留作招待客人用的,除了這些屋子住人之外,只有廚房、馬廊、柴房和廁所,顯然地已被張軒搜過一次,而沒有發現,但是,現在錦衣衛多人擁入了第三進屋子,慢慢地搜是一定可以搜出來的,他兩小兄弟如果落在張軒的手里,那里還會有命!
駱中明想到這里,心中一急,立刻展開身法搶先一步到了馬廊,輕挫地喊︰「志強、志敏,我是駱伯伯,趕快出來我帶你們走!」他很快地繞了馬廊一周,並沒有听到聲響,按著一個「烏雲趕月」又到了柴房,駱中明照樣繞著柴房一周輕輕地喊著,卻听到柴房里面「咯」的一聲,是一根小枝被折斷了的聲音,縣中明知道里面必定必定有文章了,趕忙重復喊一遍,這時柴房的牆腳下一個小洞,卻伸出一個小頭來,「駱伯伯!我們在這里」,駱中明一見,真是如獲至寶,忙喊道︰「快出來!弟弟呢?遲了就來不及了」,于志強一跳而出,于志敏也跟著伸出頭來做了一個鬼臉,這時錦衣衛已是進入第四進的屋子,駱中明那還有閑暇和他們兩兄弟頑皮,還等不及于志敏全身離開那個小洞,馬上把他一拉,往背上一搭,一手拖著于志強,一個「靈鷲沖霄」跳上屋面,腳底剛剛和屋面接觸,又展開一個「侞燕歸巢」身法,撲到對街的屋面,連接幾下「烏雲趕月」,早已月兌離柴房三四十丈了,盡管駱中明的輕功厲害,但背著一個牽著一個總要影響了身法的靈活,所以他施展「侞燕歸巢」
撲過對街的時候,就給守衛在街上的一個兵丁看到了,一聲喊,在于府的錦衣衛士紛紛跳到街上,這時錦衣衛士中的赤眼-許鵬,也看到一條人影挾著一個小孩子在三四十丈開外飛奔,許鵬在錦衣衛士中,也算是頂尖的人物,當然不肯放過這個立功的機會,展開「夸父追日」的輕功,也風馳電掣地隨後追來,許鵬後面的錦衣衛士,卻被越拋越遠。
駱中明的輕功原比赤眼-積勝一壽,可是這次卻吃虧在負重上,尤其背上的于志敏雙手摟著他的脖子,如果是慢慢地走,倒不覺得累贅,但這樣飛跑起來,于志敏的身子就和駱中明的脖子幾乎成了垂直的角度。于志敏體重雖然不大,而這樣一正一反的力量,又何止千斤,但形勢上不得不盡力奔馳,眼看著就要到城牆腳下,卻听到後面一聲「照打」,駱中明一個「蝙蝠投林」向左方一閃,就斜斜越出四五丈,把緊追後背的赤眼-許鵬氣得呀呀亂叫。
原來赤眼-仗著自己的輕功,一路追趕好容易把距離追到只有三丈遠近,駱中明距離城牆,也不過是十來丈遠近了,赤眼-估計這十來丈路程中,自己不可能趕上前面飛跑的人,所以掏出一把「追魂奪命針」,用重手法向前面的人打去,赤眼-的「追魂尊命針」一打出去就是四十九根,最遠可以打到八九丈,就像一蓬針雨包圍著敵人的四周,在方圓五丈之內,原是沒有方法躲開的,但這一招,赤眼-卻犯了很大的錯誤,他以為駱中明會像一般武士的習慣,對于後面襲來的暗器,是向右閃避,所以赤眼-打出「追魂奪命針」的時候,自動把中心點向右移偏三丈,希望對方向右閃避的時候,自動送上針陣里來,如果駱中明不是右手挾著于志強的話,可真會上他的當,因為有了于志強妨礙了駱中明向右閃的靈活性,所以向左一閃,無意中卻閃掉了赤眼-的毒著,也就在這電光石火的一瞬間,駱中明看出追趕自己的不過僅是一個人,就在這時,赤眼-在三丈外喊聲「叛徒!走不掉了,認命吧!」一個「餓虎樸實」騰身撲上,右手刀「獨劈華山」向駱中明當頭劈刀,駱中明想不到鷹犬中還有這樣功力的人物,急忙向前一竄,恰好避過一刀,借勢急向前沖,竟月兌離了赤眼-六七丈遠,赤眼-意料不到對方竟有那麼好的身手,大喝一聲,隨後追來。
這時,城牆上的火把齊明,東方也漸漸發白了,駱中明心里更是著急萬分,如果不能在天亮以前沖出城外,那就什麼都完了,但是,後面這個鷹犬卻緊緊的追蹤,不先把他毀了,似乎無法逃月兌,但交手也有交手的困難,這兩個小孩子又不能不顧,駱中明這一盤算,身法不禁一停,又被赤眼-追上兩三丈,駱中明心中一急,一伏身揭起兩塊瓦片,喝聲「打!」
左手往後一抖,把兩塊瓦片用「群蜂采蕊」的手法向赤眼-打去。
赤眼-急如風雨看看就可追上的時候,忽听到對方喝了一聲,同時看到黑黝黝的暗器夾著淒厲的風聲,分別作弧形向自己襲來,只好一收追勢,把身形向後一挺,用手中刀朝著暗器一攔,「拍」的一聲,兩邊襲來的暗器被他這麼一拍,卻化成無數碎片,少數的碎片卻打在他的身上,這時候赤眼-才知道那里是什麼暗器,原來是兩塊瓦片,不禁氣得一佛出世,二佛涅-,大罵一聲「好賊」,卻听到二三十丈開外哈哈大笑起來,赤眼-真恨不得飛趕上去,把敵人一刀萬段才消得這口悶氣,但是赤眼-一面發狠,一面也暗暗吃驚,因為他已看出對方打暗器的手法確不平凡,但也不能就輕輕讓對方逃出掌握,而留下話柄,這個赤眼-原是心高氣傲,好勝貪功的人物,當下又加快了腳步追上去,那知道他快人家更快,對方已經拔上了城牆,十幾個守兵一擁而上,被駱中明左手一揮就倒了四個,接著一矮身形展開「旋風腿」法,只一招「驚鯊搏浪」,又倒了九個,駱中明舉手投足之間就解決了這方面的守兵,正待設法攀下城牆的時候,赤眼-許鵬已追上城牆,大喊「我赤眼-放你走掉就不就許」!
駱中明不禁一怔,他早就听說錦衣衛士里,許鵬是一個辣手人物,卻不道在這里遇上,面對這個強敵,如果不能在三招二式里打發他走路,待得那錦衣衛士人多到達的時候,是非糟不可,駱中明趕緊把于氏兩兄弟朝地上一放,趁機抓起兩把灰沙,迎著赤眼-道︰「難道怕你不成」?許鵬說聲「看招!」一個「毒蛇出洞」把鋼刀點向駱中明的「期門袕」,駱中明那里會讓他點到?他等到鋼刀尖端距離他左侞下不到半寸的時候,忽然來一個「游龍戲鳳」,身隨拳走,已經繞到許鵬的左側,接著雙拳一遞,喊聲「著」,一陣灰沙挾著雙拳的勁風,竟向許鵬的面門打來,這時距離又近,拳勢又疾,許鵬被灰沙迷了眼楮,下意識向右一閃,避去駱中明的雙拳,同時手中刀隨著身形的一閃用一招「秋風掃葉」,反截駱中明的腰月復。
駱中明那還能容他游斗?趁著許鵬被迷著兩目的時候,雙腿一起用一招「赤免嘶風」,把這只金眼-踢成一個「鷂子翻身」起了一丈多高,然後跌倒城根下。
駱中明用了計謀,僥幸地勝了赤眼-,自己也暗暗叫聲「慚愧」!他轉頭望那于氏兄弟,卻見他倆靜靜地望著自己,一點也沒有驚慌的樣子,不禁暗暗贊一句「不愧將門之子」,這時,又听到吆喝的聲音,似乎有人在城里搏斗,而那些聲音又是向城根這方面接近,時間再也不容他有考慮的餘地了,他囑咐于氏兄弟牢牢地攀著他的脖子,施展著「壁虎游牆」的絕技,不到片刻已經腳踏實地,落在城外,他再把兩兄弟挾在腋下,雙腳重重的在岸邊一頓,飛越了三丈多寬的護城河,把于氏兩兄弟放下來,急急地牽著他們走上了官道,但他帶著兩小在官道上走半里路之後,又把他們挾起來回頭走,並且跳下護城河,沿著護城河走約莫四五里找到一叢矮竹,這時他深深地吐一口氣,把兩小放下來。
同時,利用河邊矮竹叢隱藏起來,他輕輕對于氏兩兄弟說︰「我們躲在這里,只要不出聲響,那些賊人是找不到的,只是今天要捱一天餓,到晚上我再回城里找點東西來吃,趁機會看看你們家里的情形」,于氏小兄弟眼里噫著淚珠,點點頭表示答應了,並且擁抱在一起沉沉地睡去。
二更過後,駱中明對于氏兄弟囑附了幾句,就離開那矮竹叢走向城根,施展著「壁虎游薔」的工夫,不一會就到達牆頂,先在城牆上垛子偷窺一下,但見城內燈火輝煌人聲喧雜,不時還有爆竹的響聲,城牆上十多丈遠的地方,有幾個守兵不知在商議什麼,駱中明立刻就利用這個機會跨上城牆,再匍匐行進,然後悄悄地溜進了城內,在平時這幾個兵那里是他的對手,但他想到此行的任務,縱然是老虎也要暫時做兔子,以免引起敵人的警覺,但他進入城內之後就不相同了,雙腳輕輕一點,一個「旱地拔蔥」上了一排矮屋,從瓦面上一連幾縱,竟朝人煙稠密的地方接近,他知道那塊地方,就是于尚書府邸的附近,他判定了方向之後,立刻向于府飛跑,他明知道到那邊去並沒有得著什麼,但那幾間屋子正是他夢寐不忘,精神寄托的地方,尤其是今天早上發生事變之後,那個地方的情形怎樣,是他急需知道的,不多一會,他已經到達于府,探頭向牆里一望,只見各間屋子都是黑黝黝地靜悄悄地,惟在客廳上有幾個錦衣衛士,目中無人地在喝酒談論。駱中明正想知道他們談些什麼,一個「倒豎蜻蜓」翻入牆內,立刻雙腳向牆上一點,一個「孤鶩凌空」身體像箭一般斜斜地穿上屋檐,接著「倒卷珠簾」向下掛著,真似二兩棉花落在屋瓦上聲息毫無。現在他對于客廳里一切,已經是一覽無遺了,圍著桌上喝酒的錦衣衛士有六個人,上首座的那人長得梟眼鷹鼻,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一個陰狠的家伙,這時坐在下首的人問道︰「看來于謙這個人,倒是好人哩,我們以為他當了兵部那麼多年,又外放過做平南都督,家里必然有點油水,那知道卻搜不到十兩銀子,連到皇上賜給他的衣劍古董,他也用黃布包起來鎖在箱子里,好像舍不得拿出來用似的。」坐在右首一個連忙接著說︰「誰說不是,今天司禮監曹公公來的時候,一眼看到那個紅漆箱子,以為里面藏有什麼貴重物品,打開來看,又見幾個包袱包著,更證明是值錢的東西,曹公公還說于謙這些年來可肥了,這次死得不冤了,那知打開包袱一看,卻都是皇上賜給于謙的東西,還害得曹公公跪拜一番,我看到他把臉都氣紅,幸好他沒有胡子,不然,他不把胡子吹上天去才怪」,他最後這幾句話,談得大家呵呵大笑,駱中明不禁對他多看幾眼。
但是,坐上首那位鷹鼻子,卻扳起臉孔在罵︰「周明,你想死;江懷,你也不想活!說笑話說到曹公公的頭上去,你們都活得不耐煩了。」這幾句話果然收效,那幾個錦衣衛士都把頭低下去,不敢做聲,客廳里緘默了一會,坐在左下首那個衛士,把頭一抬,說道︰「我們只是奉命行事,誰還管他那麼多,不過是自家弟兄們說說笑吧,誰要那麼認真,」那位鷹鼻子又說︰「你倒說得輕松呢,听說這次連大學士王文,也同時下獄,今天我听曹公公說王文于謙聯絡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人造反,共謀迎立襄王瞻噫,所以統統關到天牢去了,說我們造反,那就想活也活不成啦。」鷹鼻子說完話之後,就和坐在上首那位衛士「八馬」,「五魁」豁起拳來。
經過鷹鼻子這麼一說,駱中明已大概明白了這次事變的真相,他跟隨于謙很多年,知道于謙絕沒有謀叛的企圖,這次必然是被曹吉祥等人所陷害,他本想立刻到天牢去設法見于謙一面,但是又記掛著于氏小兄弟已經餓了一天,而且沒有人照顧,恐怕再出岔子,軌不堪設想,看這時的情形,再呆下去也听不到什麼消息,還是先去找吃的東西才是正經,駱中明想到這里,立刻「倒退金鉤」,上身一蕩,兩腳一松,竟飛上對面的牆頭,翻出于家的院子之後,在另一條街上接連光顧了兩家大戶,取得食物,衣服和盤纏,飛也似地跑回原先進城的地方,仍施展著「壁虎游牆」的身法,不消片刻,早就到達城根,可笑那城上的守兵在不到一個更次,被人家經過他們的身旁兩次,還瞢然不覺哩。
駱中明很快就找到那一叢矮竹,先在四周查察一遍,知道沒有什麼異狀,然後從護城河的水里接近那叢矮竹,駱中明的身形剛剛接近矮竹,就听到兩兄弟輕輕啜泣的聲音,駱中明連忙靠了上去,把他兩兄弟拉到懷里,于志敏立刻就問︰「駱伯伯,我的爸爸呢?」駱中明不禁一怔,他知道如果將實在情形告訴他們,說不定引起他們大哭大喊,反而害了他們,眼楮一轉,計上心來,「志敏,你們已經餓了一天了,先把東西吃飽了,我會告訴你們」。
于志強說︰「駱伯伯,你要先告訴我們!」這一天又使駱中明為難起來了,沒奈何,只好說︰「告訴你們,可是不準哭」,于氏兄弟答應了,駱中明只好一面勸他們吃,一面把他們的父母和祖父母被曹吉祥陷害的情形,告訴他們,于氏兄弟雖然是兩個小孩子,可是倒有堅忍的耐性,怔怔地听完駱中明的陳述。
游于志強听完駱中明的陳述之後又問︰「這樣說來,我的爺爺和爸爸,可不是要被皇帝殺了?」
駱中明說︰「那倒不一定,我們現在最要緊的是先找一個地方安定下來,再打探你爺爺的消息,而且你們兩人絕對不能再出亂子了,萬一你爺爺真的被殺了,我們也要想法子報仇,快點吃飽了飯才好干事呢!」
于氏小兄弟雖然生長在大貴的人家,可是因為于謙是一個廉潔的清官,一年也吃不到幾回雞鴨,有時客人來了,也殺一只雞招待招待,兩小兄弟也不過每人分到一只雞腿,這回駱伯伯帶回兩只雞、一只鴨和一只小烤豬太好了,同時,又是餓了一整天,肚子已經提出抗議,雖然還掛念著爺爺、爸爸、媽媽,可是吃起來就毫不客氣了,真是風卷殘雲,狼噬虎吞,那消片刻就把這些東西吃得一乾二淨。
老少三人填飽了肚子,駱中明立刻催促著走路,帶著于志強兄弟避開官商大道,朝南方走去,約莫走了三四十里,他們找到一個山洞,駱中明先把兩兄弟安頓下來,自己也盤膝假眠,不久,天色大亮,離開他們臨時寓所小山洞約二三里地的官商大道上,行人已是熙熙攘攘。
因為這一帶的習俗是初二外出拜年,駱中明靜靜地想一會,他計劃著離開山洞去打探消息,同時替二小買一點食物,這兩個晚上,他雖然在北京城鬧過事,出過手,可是除了赤眼-許鵬之外,別人不會認識他的真面目,何況許鵬受了他的腿勁,不死也要重傷,絕對不能再來追蹤,不過于氏兩兄弟仍然要避免露面,萬一朝廷已經繪圖通緝,軌不好辦了,他想通了這些問題之後,囑咐二小幾句,就單獨一個人利用山上疏落的樹影,掩掩映映地走上了小徑,再從小徑大搖大擺走上了官商大道,順著官商大道一直向京城走去。
駱中明剛剛進入南苑街,就見街上圍著一大堆人在看一張招貼,他知道必然有些蹊蹺,所以也擠身向前一看,原來是皇帝改元的諭旨,上面說的是英宗復位改年號為「天順元年」;在這諭旨的左邊,另貼一張通緝于志強、于志敏和王紫霜的布告,上面環繪著三人的面貌詳列了年籍。那些圍觀布告的閑人,有些點點頭在歡悅,也有人暗暗地咨嗟,駱中明看到這樣情形,就知事態並不簡單,兩小兄弟無論如何也不能露面了,自己雖很想進入天牢去見于謙一面,卻要丟下兩小兄弟又沒人照管,同時天牢必然有很多高手嚴密戒備著,自己雙拳不敵四手,冒這個危險去看于謙,倒不如扶養于謙的後代比較有意義。駱中明衡量輕重,決心不再往北京城,就地買了一大包熟食和不少的乾糧,又買了一個拜盒,把食物裝在拜盒里,扮作到遠處賀年的老頭子,由原路上走回山洞,待到晚上,繼續稱著于氏小兄弟繼續向南方前進。
開頭十幾天,駱中明等人都是選擇小路,夜行曉宿,不敢使于氏兄弟和別人接觸,半個月後離開京城已經是一千餘里,雖然在大城市里仍有通緝的招貼,但一般人早就把那件事淡忘了,駱中明查察了很多次,知道沒有多大的妨害,才改為曉行夜宿,一路上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直把兩小兄弟樂得笑口常開,駱中明看在眼里,也減輕了不少的心事。
駱中明等,行經了三個多月,進入泉州地界,已是離開京城幾千里,而且人煙較少,以為是安全的地方了,駱中明就想在泉州城附近租下一所房子,住了下來,一面可以教于氏兄弟的武功,一面也可以趁機打探些有關于謙的消息。
有一天,他帶于氏兄弟上街溜韃的時候,忽然看到一匹馬從橫街上轉了過來,他急忙把于氏兄弟一拖,向街邊閃避,但是已經遲了,騎在馬上的恰是一名千總,霎眼間那千總已到駱中明的跟前,立刻滾鞍下馬,向駱中明打了一躬說︰「駱參將!好久不見你老人家了,今天是被什麼風送參將來到此地?舍下就在此地不遠,請一同回去喝杯酒談談別後情形吧!」
駱中明原是認識這個人的,他是駱中明充任參將時一名小兵,在一次校閱中駱中明發現他的武藝不錯,便有意提拔他,由小兵而把總,而百種,而千種,都是駱中明的恩惠,卻料不到會在此地遇上了,他鄉遇故知,當然是非常愉快,但駱中明因為帶著兩個逃命的小孩子,實在不願意再和有職官的人往還。
所以,駱中明說︰「鄧全興,我真想不到會在這里遇到你,難道你的盛意,不過,今天我還有點事,你只要告知你住的地方,我改日來拜訪你吧」。那鄧全興那肯答應,緊緊拉著駱中明的手,另一只手執著馬疆,很誠懇地說︰「駱參將,你不要以為我還充當千總就見外了,其實我老早就想見見你,要告訴你許多消息,現在在街上不大好講,就這樣吧,擇日不如踫日,現在就到舍下去,我慢慢把所有的情形告訴你老人家」。
鄧全興故示神秘,引起駱中明的興趣,而且駱中明也知道鄧全興的武藝是和自己相差很遠的,料到也不敢做出什麼對不住自己的事來,如果多方推托,反會引起鄧全興的疑竇,而更加不妥,所以從容地答應了,四人同頭走幾家鋪面之後,鄧全興就帶領著駱中明進入一條巷子里,巷子的盡頭,就是鄧全興的家。
他們走到巷子盡頭的屋子,鄧全興敲敲那半塞門喊一聲「阿永」,立刻由耳房里走出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把門開了,接下鄧全興的馬疆,把馬牽去,鄧全興揖客登階,進了客廳,請駱中明在上首坐定了,又來了一個十三四歲眉清目秀的小孩子獻上茶來,鄧全興又囑咐那小孩子「阿泉!你叫阿永去選二三十只肥蟹來,要熟的,再帶一壇竹葉青回來!」駱中明推辭不掉,只得由他去了。
彼此寒喧幾句,不消許久,就見阿永帶回幾十只海蟹,後面還跟著一個夥計,托著壇酒,估計也有二三十斤重,來到廳里放下,就背轉身出門去了,阿永也到後面拿來四付碗筷、酒杯,和吃螃蟹用的醬碟,替他們每人面前篩了一杯酒,大家就談談笑笑地喝起來,于氏兄弟不會喝酒,但是看到那麼大的螃蟹,卻不肯放過,嘻嘻哈哈的吃得比大人還要痛快,這時,鄧全興偶然回過頭去,見阿永阿泉都站在背後侍候著,他把手一揮說︰「你們不用侍候了,都出去吧,待叫你們時再來」。
阿永等人走後,鄧全興輕輕地對駱中明說︰「參將,你好大膽,如果我猜得不錯,面前坐著兩位小友,可就是于將軍的後人了」,駱中明只好點點頭。
鄧全興接著說︰「今天幸虧遇到卑職,所以急急請參將到舍下來,因為這兩位小友的圖形,早已由上面發下來了,公門中人個個也能夠按圖索驥,目前各地都奉到皇諭,通緝這兩位小友歸案,卑職雖然學識淺陋,但也多少懂得信義,絕不做出賣朋友的勾當,但舍下卻是簡陋得很,不能長期躲藏的,參將在這里住三幾天之後,卑職雇一艘船送參將到雞籠山去,雞籠山距離泉州只有兩晝夜的水程,雖然有少數中原人士居住,但他們都是經商的人,至于土人則不服王化,以參將的武功,不難在雞籠山收服那些生番,在海外另闢一塊天地,再退一步來說,在那邊把兩位小友教育成人之後,回到中原,那時事過境遷,誰還記得今日的事,而趕盡殺絕呢?」鄧全興這一席話,說得駱中明不斷地點頭,駱中明問些有關雞籠嶼的情形之後,就這樣決定了。
晚上,鄧全興把駱中明等人帶往後面的屋內安置之後,悄悄地駱中明出來,繞到屋子後面一間堆滿柴草的小屋,駱中明一步一步跟著他,正不知道鄧全興搗什麼鬼,只見鄧全興把小門打開後,用火鐮打著火媒,把臘燭點燃了,借著燭光,看到牆上設有小小的神龕,那神龕已經很舊了,但神龕里卻貼有一張嶄新的黃表紙,近前一看,那張黃表紙赫然寫著「故兵部尚書于公諱廷益之神位」和「故謹身殿大學士王公諱千之之神位」兩行小字。駱中明一見鄧全興所奉的神主,也顧不得地下骯髒,立刻雙膝跪下,淚流滿面,而且喃喃地申訴,鄧全興也跪在駱中明的後面,一會兒鄧全興起來,一面攙著駱中明一面勸說︰「參將,請不要哭壞了身子,兵部雖然死了,但是以博得億萬人的景仰,現在最重要的是撫育他的後代,再不能讓他們出亂子」,駱中明听到他這正義決然的勸說,只好收起眼淚站起來,哀哀地問鄧全興有關于兵部的死訊,鄧全興說︰「我也是在昨天才看到官報,詳細情形仍然不知道,不過,由官獎的時間上推斷,可能是上月的事了」,經過了這一夜的情形,駱中明對于鄧全興已是完全信任。
駱中明靜靜地在鄧全興的寓所住下來,到了第三天的下午,鄧全興匆匆地告訴駱中明,當天的晚上有船要偷渡雞籠山,要他們收拾收拾,吃晚飯後,就偷偷地上船。
駱中明等人本來就沒有什麼好收拾的,吃了晚飯之後,天色已經黑了下來,鄧全興領著他們彎彎曲曲地轉過很多街道到達海邊,上了一艘小船,駱中明不禁縐著眉頭問道︰「這艘小船能去雞籠山」?
鄧全興忙道︰「這艘是魚船,它常去雞籠山的,船主王老二親自開船,萬無一失,別看它船小,其實堅實得很哩!」並俯耳低聲說︰「參將!這艘船好得很哩!不熟的船,我不敢請你老人家搭,惟有這艘是我們的哨探船,出海是不怕檢查的,而且船主王老二,也是一條好漢子,是心月復的人,你老人家放心好了,他送你老人家上雞籠山之後,還要取得你老人家的信息才能夠回來見我,否則他就別想活命」。駱中明本來已經對鄧全興十分相信,對他這幾句話當然顯得更入耳,便不說什麼了。
不久,岸上又來了兩條精壯的漢子,鄧全興一看到這兩人上船,連忙告訴駱中明走在前面那個是船主的表弟柳平,後面那個就是船主王老二了,接著喊聲「老二,到這迸來我給你引見駱老爺子」,王老二和柳平都走過來,大家客套幾句,駱中明不禁聯想到另外一個問題,因為剛才兩人上船的時候,那王老二倒了罷了,但那柳平上船的時候,那船向下一沉,又立刻就定住了,並不像一般人上船那種幌蕩,現在面對面看著,更覺那柳平的雙目精光內斂,分明是學過武功的人物,不過已經說要往雞籠山,這艘船又是往雞籠山去的,那能不搭呢?
同時,前晚上看到鄧全興對于于謙是那樣景仰,這幾天來觀察的結果,絲毫也找不出可疑的徵候來,現在這艘船既然經常來往泉州和雞籠山之間,難免不遇上海盜,也許就因為這樣,所以遠洋的船舶都要雇用通曉武藝的人,作為海上的保鏢也說不定,橫豎這些人不敢有對不住鄧全興的,自己又何必多心,平白地懷疑別人呢!
鄧全興叮囑船主幾句後,轉過來對駱中明說︰「老爺子,船就要開航了,我就此拜別了,老爺子到雞籠山之後,可要常常哨一個信息回來,」駱中明擒著眼淚答應了,並且說︰
「將來我們有什麼發展,都要感激老弟的盛情了,」這時,王老二已吆喝夥計把帆升了起來,鄧全興不得不回到岸上,船啟碇了,鄧全興在岸上揮揮手勢,告別了駱中明逕自回去。
駱中明怔怔地站在船頭,望著鄧全興的身影,由明顯而漸漸模糊,最後分不出是人影也是夜色,但見天上的疏星閃爍,岸上的燈火輝煌,幽幽的陸影,陣陣的涼風,面對著眼前的小兄弟,引起百感交集,未來的前程,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這艘漁船連船主一共是六人,船開出海之後,除了掌舵一個兼管帆,船首上坐了一個看水路之外,其除的人都沒有什麼事可做,稀稀落落的往艙里睡了,駱中明和船主閑話著雞籠山的情形,一面連連催于氏小兄弟去睡,但小兄弟听得津津有趣,那肯就寢,過了一會,駱中明只得帶兩小兄弟進入艙里,幾天來緊張的生活,這個時候才獲得解月兌,心情一松,也就沉沉地睡著了。
第三天的中午,左舷的遠方現出一條長長的陸影,也有不少船舶在附近海面游弋,駱中明乘搭的這艘船卻在船桅上升起一面紅白相間的旗子,船也改了一個方向漸漸駛向岸邊,約莫過了一個時辰,駱中明已看到岸上的房屋櫛此,心頭里不禁一陣歡呼,于氏小兄弟更是高興地亂叫亂嚷,但駱中明回頭一看,又不禁在心頭上打了一個疙痕,原來游弋在海上的那些船舶,漸漸地接近了自己的船,而且是一個半圓形的陣勢,當中的一艘大船更是乘風破浪直向自己沖來,這時也不過是相隔百多丈遠了,駱中明連忙問船主王老二道︰「這是什麼地方?」「前面就是雞籠山啊!」「為什麼那些船盡跟著我們?」駱中明又問,王老二淡淡地說︰「大概是要來查我們的船了!」
「查船?」一個危險的問號浮現出駱中明的意識中,他偶然抬頭一望,已是大吃一驚,再低頭看那帆影,更覺得自己所猜想的不誤,但是,他仍然很鎮定地走向正在躁舵的船主,一聲斷喊「陡!王老二,你說究竟是什麼地方?」「是雞籠山啊!剛才不是已經告訴你了?」駱中明看到那船主騙了自己,還要賴著不承認,不禁大為氣惱,但是在事實還未弄清楚以前,又不好動手,他再指那帆影大喊一聲,「往雞籠山為什麼向西走」?這一問,把那王老二問倒了,一時無話可答,駱中明一看他這付嘴臉,知道自己三人已被他騙入險境了,如果不抓著一個做人質,就只好束手待斃,時間再也不容他考慮了。
說時遲那時快,駱中明一個「金龍探爪」右手向船主胸前抓去,但王老二的身手倒也不弱,他原是海盜頭目,受了招生在泉州府充任一名捕快,這次元要把駱中明等人騙到福州,由省垣各名手對付駱中明,那怕駱中明本領再大,也要俯首就擒,卻不道在半途被駱中明發覺,想到身家性命不得不干了,此時見駱中明閃電似的右手抓來,再不猶豫一閃避開來勢,駱中明見一抓不中,立刻就欺身進步左手一伸「黑虎偷心」,又向王老二抓去,王老二喝聲「動手!」身體向後一仰,竟從船尾翻入海中,那船帆沒人躁縱,被風力一壓,滴溜溜地自轉起來,船也因風帆的旋轉而左右搖蕩,後艙里傳來于氏兩兄弟的哭喊聲!
駱中明再不遲疑,一個箭步標到艙口,用盡平生之力,覷準擒門就是一腳,「砰!」不但艙門被他踢開,而且,那拿刀守在門後的柳平也被那蕩開的艙門,擊暈在船上,駱中明奪得手中刀,「刷!刷!」兩聲,捆于氏兄弟的兩名船夫,已經人頭落地,只嚇得另外兩名船夫連忙跪下喊「爺爺饒命!」駱中明說︰「要命的趕快去躁舵,把船往外沖」,那兩個船夫那敢說個「不」字,連忙走向後梢,駱中明又喝「站住」接著說︰「只準一人去」,那走在後面的船夫只得留下來,這時駱中明連忙割斷于氏兄弟身上的繩索,再看柳平一眼,心里想「留你不得」手起一刀,竟把柳平的腳筋挑斷,柳平「哎喲」一聲反而痛醒了過來,可是卻無法站起來了,駱中明把他打到艙面上放下來對那兩個船夫說︰「你們好好听話,不然,這個柳平就是你們的榜樣!」
當小船船頭茁向外海的時候,和那對面駛來的大船隔雖不過三十來丈,船面上多是勁裝水靠的兵丁,個個都弓上弦,刀出鞘,為首一個大喊「前面的船落帆!」駱中明對那船夫說︰「不理他,右拐!」小船轉身靈活,順著風勢一拐,竟拐出七八丈,等到大船轉過頭來的時候,小船已經超出了三四十丈,一路乘著風勢直向外海駛去,大船也緊緊地餃尾急追,但是,海上可不比陸地上,盡管大船上的人著急,但他吃虧在轉向不靈,而且載重太多,追了半個時辰,仍然隔離三十來丈,不過外海的船隊,已經一字排開料想小船絕沒法突圍出去。
再過半個時辰,小船和外海的船隊,越來越近了,天邊的黑雲也越來越密了,西北角的風力,把小船的帆吹得漲滿,小船的速度像箭般向船隊直射,駱中明連忙催兩小兄弟到艙里伏下來,自己則抱著刀,在船面叱船夫把握著方向,要從船隊的中心沖出去,那船夫雖然嚇得大驚失色,可是如果不這樣做立刻就要送命,只好硬著頭皮來干,一霎間,小船已正朝著兩艘大船的間隙沖到,大船上高喊「放箭!」令旗一揮,箭似飛蝗向小船射來,駱中明刀光一緊,就像一堵鋼牆把射來的箭統統打落在船面上,連舵手也沾了刀光的恩惠。
而沒有被射中,但這種情形勢並不能保持許久,當小船穿入兩艘大船的中央時,箭是從四面八方射來,駱中明一個失措,就听到舵手「喲!」的一聲,知道自己人已經中箭,幸虧這時小船已乘著餘勢,越過了大舶的後梢,駱中明連忙推開舵手,把船舵扶手夾在自己的腿下,面朝著大船舞刀擋箭,這時候,又見大船上的弓箭手一擁趨向後梢,那些箭隨著風勢射得更遠。
但是駱中明的刀法到底非同小可,同時大船上的弓箭手一下子不能全部到達後梢發射,所以射來的箭一一被駱中明打落水中,霎那間,小船已超出弓箭射程之外。
這時,駱中明才俯首看那舵手,才見他的心窩中了一箭,顯然是活不了,連忙叫出躲在船艙里的船夫把舵,趁著風勢一直朝茫茫的大海急駛,那船隊掉得頭過來的時候,小船已超前二百多丈,原先迫在後面的那艘大船,卻被船隊轉頭時把它擋住了,這船隊尾追了一程,眼見無法追及,只得垂頭喪氣回去。
駱中明雖然月兌離了官軍船隊追捕的危險,可是今後要往什麼地方去呢?好在船上水米還足夠幾天之用,只是督率船夫順風揚帆,漫無目的地听天由命,在船上他拷問了柳平,才知道完全出于鄧全興的主意,他認為泉州的捕快力量不夠,如果請省垣發兵來圍捕,又怕宣揚起來反致被逃月兌,鄧全興知道駱中明不懂得水功,所以定下這條「瞞天過海」計,使駱中明自動送上福州,那知仍然枉費心機,從拷問中,駱中明知道柳平也是泉州的捕目,今後自己行蹤萬不能給他知道,所以也把他殺了。
在大海中行船的第十天,那臨時舵手精神不繼,在轉換風帆時,被帆索刮到海里去了,船上就餘下老少三人趁著西北風一路南下,恰巧被今天的暴風刮飛了風帆,只得利用船板撥水前進,那知又遇到龍卷風,心中一急,不免就暈了過去,駱中明說完了這段經歷接著說︰
「我們三人的命都是你老哥和這位朋友救起來的,今後你老哥要我做什麼,我也要賣命去做,」又指著于氏兄弟說︰「但是兩個可憐的孩子一個十一歲、一個九歲,身擔著血海深仇,我已經是到了風燭殘年的時候了,萬一有三長兩短,還要請老哥照顧照顧!」說到傷心的地方,也忍不住嗚咽起來。
王大伯把桌子一拍,半晌,站起來說︰「駱參將!我今年也有五十八歲了,算起來你就是我的哥哥吧,我們這里雖是些粗人,但就看不慣那衣冠禽獸的偽君子,駱參將總可放心住下來,不過最好把姓名都改了,只說是浙江的武師到廣東訪友,被暴風吹來本地,明天把船一燒,我再吩咐村人一聲,就萬無一失了,而且我們漁船出海,有時也會遭受到爪哇國的漁船欺負,倒需要成立一個武館,就請老哥教村中子弟練武,一方面也可以造就他倆小兄弟哩」。
駱中明一想,這個主意倒是不錯,就答應了,把名字改為王仲甫,兩小兄弟也改為「王述先」「王述明」,作為祖孫身份,第二天早上,王大伯帶王述先祖孫到祠堂和村眾會面,把成立武館事一說,博得全體一陣歡呼,事情就這樣決定了。
熾天使書城OCR小組CSH掃描,熾天使校正——
熾天使書城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