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小說網手機版
簡體版
夜間

兩生•花 第三章 七歲︰上學

天下所有的暗戀,都是心里有卻口里說不出的苦。

早春的西安。

柳枝上剛剛吐出一點點新綠,遲來的燕子已經來不及覓檐築巢了。剛剛月兌下冬裝的男孩女孩腳步輕快,上學的路上總是忍不住手舞足蹈。

小男孩盧克凡背著書包蹦蹦跳跳地上學去。小女孩甄心愛亦步亦趨地跟在他身後。

男孩停下來,回頭,命令道︰「你回去吧。我要去上學了,你不能去。」

女孩不說話,只用眼楮向他表白︰我想跟你一起去。

「你回去吧,等我放了學,再教你。」男孩許諾。

女孩低下頭,踢著腳下的土,卻仍然不肯走。

「你回去吧,我要遲到了。」男孩說完,不再理會她,轉身跑起來。

女孩于是跟著跑,但是很快就落後一大截,跟不上了。她只得停下來,想了想,好像猶豫著要不要回去,但是最終還是決定繼續走——反正,即使不用跟著他,也知道去學校的路。

學校到了,已經打過上課鈴。女孩熟門熟路地沿著院牆轉到後牆根兒的一棵桃花樹下坐定,听著從教學樓的窗子里傳出的朗朗讀書聲︰「煮豆燃豆萁,豆在釜釁?1臼峭????嗉搴翁?薄!?

她跟著在心中默默地念著,同時腦海里滔滔流過那詩中的每個詞句。這首詩她已經會背誦默寫了,如果要考試,她的成績一定不會比那扇窗子里的學生們差。可學校就是不肯收她。這真是不公平。她惟有眼巴巴地看著克凡去上學,再苦苦地等他放學。

從前在府里也是這樣。

那時候大少爺一開學,她便寂寞至死。惟一的消遣便是在桃花林中散步。花期還早,陽光篩過枝葉細碎地灑落下來,她的雙手扣住老桃樹,仰起臉兒承接那陽光,眼楮微微閉闔,鼻翼一張一翕,仿佛在努力地嗅著什麼,是她記憶中的花香吧?

惟有在那種時候,她的臉上才會煥發出一種異樣的光彩,是在燃燒。她就像凍在雪下等待驚蟄的鳴蟲一樣,收藏著自己的希望。她知道,等到天冷透了,大少爺就會回來。回來,一直住到桃花開。

大少爺不是那等喜酒冶游的浮夸子弟,他在家的日子,大多時候都在看書。有時她會故意經過他的書房,听到他在里面抑揚頓挫地念︰「一個幽靈,一個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的上空游走……」

她一句听不懂。也不想懂。這是少爺的事,不是她的事。少爺對她說的話,她每一句都要記誦;少爺說給自己的話,她則只是听著,不求甚解。

她的一生便是這樣得過且過,不求甚解。

「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學童們開始朗誦一首新詩,女敕聲女敕氣而拖腔拖調。心愛閉目聆听,努力辨認哪個聲音是屬于克凡的。

畢竟比前世好吧?畢竟她現在可以听得懂他所說的每句話,念的每首詩。

即使不可以與他同學,她仍然要媽媽買了課本在家自修。她的程度已經高過他,可以替他做功課,每次都拿滿分。

她的字寫得比他好,算術比他快,作文比他流利。

——她比他強。

這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

而前世,他是她的神。她用盡心思希望可以幫他多做一點事,只要她能夠幫到他,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代價。是的,今生她終于遇到他,可以接近他,等他放學,替他做作業,多麼好!

可是,不是沒有代價的。

她是個啞巴。

一生下來就是。

她出生的時候,許多人圍在她的身邊,而她在人群中準確地認出天使與魔鬼。他們一左一右站在她的身旁,滿臉關注,充滿好奇,還有一點點羞愧。

天使先開口︰「有件事差點兒忘記告訴你——」

魔鬼接過來說︰「不過現在說也不遲。」

天使說︰「你是一個身份特殊的人,舉止言談都要慎重。但是在你成人之前——」

魔鬼接過來說︰「也就是沒有自制能力之前。」

天使說︰「我們必須暫時保管你的語言能力,使你不至于童言無忌——」

魔鬼接過來說︰「不可泄露天機。」

天使說︰「但這不會是一輩子,等到合適的時候,我們會還給你說話的能力——」

魔鬼接過來說︰「那時你可以說出心底里所有想說的話。」

天使和魔鬼分別代表正邪兩派勢力,但是他們此時同心同德,一唱一和,解說明白注意事項後,齊齊盯住她,同聲問︰「你明白了嗎?接不接受?」

她欲哭無淚,只得點點頭。

——當搖頭無效的時候,也只有點頭。

他們且補充︰「你知道重生是違背天條的一件事。死神雖然免你煉獄之苦,即時投胎,也許你保有前世的記憶。但是這也不是全無代價的——你要為此付出十年壽命,只能活到三十二歲。」

她仍然只得點頭。

她已經重生,但不會說話,有一天她會遇到她愛的人,用畢生的時間追求他,愛慕他。而這畢生,也不過只有三十二年,前期的日子,還是個啞巴。

她很快找到了她要找的人——大少爺盧克凡,他在今世的身份,是她的出了五服的表哥。宛如胎痣一般,他的名字,依然叫做盧克凡;而她的名字,則更像一個寓言,叫甄心愛。

他們青梅竹馬,常常被一個母親一左一右地擁在懷中喂女乃,然後又被另一個母親一左一右地擺在床上換尿布。她很害羞,為了這樣的赤身,肌膚相親;而他無知無覺,智能同任何一個初生的嬰兒毫無異處。

她常常熱烈地注視他,一會兒不見就要啼哭尋找——她今世的任務和目的就是尋找他,陪伴他,愛戀他,並最終得到他的愛戀。

她長著嬰兒的身體,卻擁有成年的靈魂,這使得那身體不堪重負,痛苦遠遠大于所有僅能得到的快樂——包括吃女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睡覺,想睡多久就睡多久;還有被大人用各種拙劣而可笑的鬼臉逗弄。

在三歲時,她終于被確定不是開口晚,而是一個先天的啞巴。這使她的父母一度愁眉不展,淚水漣漣,抱著她走遍了千山萬水去尋醫。她十分抱歉,並且深知他們這樣做的徒勞,然而她無法通知他們停止這些奔波。她惟一可以做的,只是讓自己乖一點,再乖一點,不要增加他們更多的煩惱。

然而這過分的乖巧使他們益發驚惶,繼而擔心起她的智商來。太安靜的孩子總是讓人擔心,她的與眾不同被誤會是患有某種殘疾。他們用了很多種方法來測試她的反應,包括在飯里拌上紙巾看她會不會吃下去,又或是把她的衣服月兌光來測試她會不會覺得冷。

她很為難,不知道該用什麼辦法來安慰他們,于是自己找來一盒積木,迅速地將它擺成一座輝煌建築,同時她表現出非凡的繪畫才能來——其實她的畫也稱不上有多麼好,但是一個成年人的筆觸和想像力說什麼都會比一個三歲的孩子高——父母這才放下心來,確定她不是一個痴呆兒,恰恰相反,她遠比同齡兒童要早慧得多。

母親嘆息︰「這麼聰明,卻偏偏是個啞巴,真可惜……」說完痛哭起來,傷心只有比從前更重。

她無奈至極,知道是怎麼做都不可能叫母親快樂起來,也只得慢慢地等待長大。

成長,對于一個早熟卻無為的靈魂來說,真是一件極難熬的事情。

幸虧有克凡的陪伴,這真是漫長生涯中惟一的補償。她終于可以親眼目睹他的成長,把他清楚確鑿地納入到自己的生命軌跡中。

而前世,她可是要等到十二歲才可以與大少爺相識,進到他的世界。

在此之前,她的記憶里全是饑餓與荒涼。陰陰的天,陰得一直壓到樹上去。樹枝瘦伶伶的,每一根都削成了矛,努力地刺上去,想要刺破陰霾,透一點兒陽光出來。陰雲是一團厚實的棉被,厚得超乎人的想像,厚得絕望。

整個冬天,村子都被這「厚棉被」覆蓋著,悶得喘不過氣來。要真是棉被也罷了,還可以溫暖地睡一覺。但是不行,冷,那被子四面透風。陰風是無形之矛,卻遠比樹枝尖有力量得多,可以一直刺到骨頭里去。

她生在冬天,出生的時候沒有引起任何驚喜與蚤動。父親從接生婆的手里看了一眼,背過身啐了口唾沫,說︰「是個丫頭,賠錢貨。」

從此她被叫做「丫頭」。沒有名字,就叫「丫頭」。

她已經很感激,叫「丫頭」總比叫「賠錢貨」仁慈得多。

在東北冬天佔了四分之三的時間,于是她一年里總是瑟縮的時候多,連眉眼也局促著,舒展不開。

她便這樣瑟縮著,無聲無息地長大,沒有帶來任何歡喜,也沒有帶來多少麻煩。養她不會比養一只狗或貓更費事,也不會比養一只雞或鴨更有用、更被重視。

長到四五歲的時候,她學會割草,會在冬天里在被人翻耙過許多次的田地里找番薯。六歲時,開始放羊,養兔子。七歲時她的母親得傷寒死了,于是她要負責一家人的煮飯、漿洗衣裳,並且懂得獨自去集上賣兔子,與人討價還價。在那里她看到穿綾羅綢緞的城里人,他們的背都挺得很直,頭都揚得很高,被迫低下頭來審視貨物的時候,總是帶著一種紆尊降貴的不屑與不耐。

她很緊張地看著他們,幻想可以走進他們的世界里去,幻想可以天天和這些頭臉干淨衣衫光鮮的人在一起。在一起做什麼呢?她沒想過。她只是覺得,只要接近了他們,世界便會晴朗開闊許多,並且或許會吃得飽一點。她很少有吃飽的時候,但是她有時也會打嗝,這真是奇怪的事情。

機會來了。八歲的時候,有人來到她家里找父親說話,問他們願不願送女兒去城里做工。父親很無所謂地說︰「待我問問看,她願意去就去了。」這是家里人第一次征求她的意見,她反而謹慎起來,有點兒舍不得離開這個家。她從父親眼中看到難得的溫情,並且弟妹們骯髒的小臉上也寫滿留戀,于是她便退縮了。她想如果她走了,爹也許會想她的,而弟妹們就要挨餓。她被自己的想像感動得熱淚滂沱,說不出話來。父親詫異地說︰「不去就不去,哭什麼?」又向來人說,「這麼著,就算了。」來人便點點頭,說︰「這麼著,便算了。」低頭怞了一袋煙,走了。

她又哭起來,哭她丟掉了人生的第一個機會,進城的大機會。她怕命運從此再也不會光顧她,體恤她。尤其是,她發現父親並沒有因為她的犧牲而額外疼愛她,仍然當她是個可有可無的存在,似乎他不小心生了她,于是只得養她。便是那樣,再無別的理由。

她覺得失望,並且羞愧,因為她居然曾經放棄了一次難得的進城機會,這是多麼愚蠢而怯弱的表現。她暗暗希望那個人會再轉回頭,會重新問她一次,給她多一次選擇——但是沒有。那個人沒有回來,父親也沒有再提過這回事。她仍然要每天割兔草,喂兔子,然後在集日里拿到鎮上去賣。

她守著兔子,在陰如棉被的天空下稚女敕且嘴碎地同人爭執著價碼,然後拿賣兔子的錢去買一點鹽一點油回家。兔子一窩窩地賣掉,她一年年地長大,轉眼便十二了,始終沒能離開這村子,始終還是覺得冷,覺得吃不飽。

然後她等來第二個選擇——即使是局促著眉眼,她仍然算得上個美人坯子。凜冽的寒風並沒有使她的皮膚皸裂粗糙,旺盛的生命力是比任何滋補品都更有效的,春風一吹,她就重新嬌艷豐盈起來,仿佛有花香氣,引得十里八村的蜂狂蝶亂,紛紛請了媒婆來提親。

十二歲的女孩子該有婆家了。下了聘,便須由婆家養起來,仍然養在娘家,但是逢年過節要往婆家去住幾日,做些家務,三兩年後才可以成親,行禮圓房,從此算是別人家的人了。父親曾經叫她「賠錢貨」,其實終究也沒有在她身上花費幾文。她很小便懂得自力更生,如今更可以為家里換取一筆可觀的彩禮。

當然家里也要拿一些陪嫁出來。父親便說︰「這倒是很為難的,嫁個好些的,便須拿出相應的陪嫁來,幾只兔子是不夠的;或者便只得揀個普通些的,大家意思意思,都省些事。」

父親要她自己做主。然而她已經習慣了沒有意見,習慣了順從與接受,習慣了在接受之後默默地咀嚼後悔,習慣在偷偷後悔之際展開臆想,去猜測另一種選擇後面的種種可能性,無盡的可能性。

她照例說︰「爹說怎麼好便怎麼好吧。」說完了,又很順口地幾乎是很不經意地說,「不過嫁之前,我想去城里打幾年工。再不去,以後便沒機會了。」

說出口,她才為自己驚訝起來。她在說這句話之前是完全沒有概念的,然而一旦說出來,便成了決定,成了了不起的大願望、大志向。她且為自己的堅持激動起來,眼里又汪了淚,淚盈盈地看著父親,很堅持地說︰「我想先去城里打幾年工。」

父親要愣一愣才能想明白她話里的意思,他不覺得這想法有什麼高明,同樣也不覺得這想法有什麼不妥,便隨意地嘀咕了一句︰「等我同親家說說看。」

事情竟這樣簡單地解決了。那些提親的人家,听說這女孩子有向外之心,便大都撤回八字打了退堂鼓,且說︰「虧她會想。進了城開了眼,還會再好好回來做人家媳婦嗎?女大十八變,誰曉得會變成什麼樣回來。」

剩下那一家贊成她進城並且願意介紹她進城幫工的,自然便成了合適的人選。兩家遂正正式式見了面,遞了帖,請了酒席,親事就算定下來了。

她看到他未來的丈夫,姓顧,也沒正式名字,因為行三,便人稱顧三。大著她幾歲,下巴上已有淡淡胡須,很會干農活,閑時便往城里打工,所以有路數,願意介紹她給東家做丫頭——她本來就叫做「丫頭」的麼,真是順理成章。

那是二月,剛過完年不久,他要進城了,帶她一同走。

他扛著一株桃花樹,樹根盤得很大,帶著土,相當重,枝上打滿花苞,撒下一路香氣。她跟在他後面,東張西望,不時有風景誤了她的行程,但是循著花香追幾步,必然可以趕上。

休息時,他們肩並肩地坐在大石上,掰一塊饃喝幾口水。他擦著一頭一臉的汗,慢慢同她講︰「我帶你去見盧老爺——盧府很大的,很有勢力,講究多。好比這桃花樹,他們自己已經有桃花林子,可還是每年都叫人從各地扛開得最好的桃花樹來,栽下去就開花了,時間趕得剛剛好。我早半個月就得滿山轉,選定好幾棵又大又粗花苞壯的樹,走前一晚再查一遍,認定一棵,連根帶土挖出來。這份禮比什麼都叫老爺高興,又不用花錢,只是太費事,而且不妥當——要是送到城里,栽下去不開花,又或是樹死了,老爺是要發火的。所以好多人都不敢賭,只有我不怕。我最熟悉花性了,會選,會挖,還會種,我選好的桃樹種下去,不出兩天,準開一樹好桃花……」

他講得興高采烈,眉飛色舞。他的自信和驕傲影響了她,她仿佛看到偌大一片桃花林,開得如火如荼,雲蒸霞蔚。她在這桃花的香氣中見到了自己的輝煌未來,莫名地覺得興奮,覺得大有可為。他們在路上走了三天才來到城里,來到盧府的門前。他不急著上門,先把她安頓在相熟的客棧里,叫伙計給她飯吃,給她打水洗臉,又叫她好好照看著桃花樹不要讓人折了枝子毀了根。他自己又徑直去澡堂子洗了澡剃了頭,換身干淨衣裳才轉回來,變成了另一個爽利人。

她看著他,忽然有些自慚形穢起來,囁嚅著︰「我的衣裳……」他笑笑地安慰她,「你不用換,進了盧府,他們自然會給你新衣裳穿。」端詳一下,又說,「把辮子重新打一打就好。」

于是她便對著鏡子把辮子打散,又仔仔細細地重新編起。鏡子里的小臉緊繃著,有種與年齡不相匹配的嚴肅緊張,讓她覺得陌生。鄉下女孩子沒有照鏡子的習慣,總是在早晨洗過臉後對著銅盆里的水壓一把頭發就好;鏡子也有,小小的一面,收在箱子底,是娘成親時的陪嫁,除非逢年過節,等閑不肯拿出來用的。

辮子系得很緊,油黑粗亮,完全不像是營養不良。當她從事著這種儀式的時候,盧府的陣仗便在她心目中威武堂皇起來。這是她對盧府的第一印象——還在進盧府之前,她已經被顧三的謹慎、被打滿花苞的桃樹、被客棧里明亮完整的鏡子、被自己即將被換掉的舊衣裳以及重新編結的辮子給鎮住了,稚女敕的心里,充滿著對未知勢力的敬畏、崇仰以及莫名的向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窗里的莘莘學子們稚女敕而毫無感情地朗誦著,如小和尚念經,不關痛癢。

然而心愛,不會說話的心愛卻是在心里字字珠璣,句句重現。她不僅可以流利地默出那些詩句,更能夠深刻地理解,清楚地知道盤中餐的來之不易——因為,丫頭知道。

城里的孩子是不可能想像饑寒交迫的真實意義的。然而丫頭,丫頭的童年記憶里最清晰的感覺就是冷,就是餓。

有風吹過,枝椏搖動間,一朵桃花飄飄拂拂地飛落下來。心愛伸手接住了,不禁輕輕嘆一口氣,看著頭頂的桃花樹——她的一生都同桃花有關,仿佛中了桃花的蠱,恩怨糾纏。

只是不知道,那個扛著一樹桃花帶自己進城的顧三後來怎麼樣了。

听說太太讓李管家用一筆錢勸他退婚。顧三本來不願意的,可是架不住李管家的軟硬兼施。管家說︰「我知道你們下訂了的,給了多少聘金,盧府三倍補給你,不叫你吃虧便是;有了錢,還怕沒地兒娶媳婦去?說是下訂了,畢竟沒過門,就不算你的人;再說了,女大不中留,她自己已經千肯萬肯了,你不肯也沒用不是?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你把她領回去,她眼已經開了,心已經野了,會跟著你好好過?她生成這麼個狐媚樣子,留在家里,還不是留了個禍害,保不定將來會惹出些什麼糟煩,到時候你一分錢也收不到,還不如早打發了,眼不見心為靜。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一席話說得顧三耷拉了腦袋,心里一萬個不願意,嘴上卻一句也說不出來。李管家說的句句都是醒世恆言,叫他辯無可辯,訴無可訴。苦力人的痛苦從來都不能深沉,他算一算自己在這件事上的得失——失了一個未過門的媳婦,得到三倍于聘禮的賠償——足以另娶一個進門了,也還劃算,便將原已低得很低的頭又往深里低了一低,算是點頭。

農忙的時候,他拿著那三倍于彩禮的賠償和工錢回去了。回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

顧三,不知道該不該算她的第一個男人。雖然沒有肌膚之親,卻是惟一和她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正兒八經訂過親的人,算是她的半個丈夫了。

她有時候也不禁會想︰倘若當年不是跟著一樹桃花進了城,倘若守在鄉下等著顧三,嫁給他,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春天時依著時令播下當年的心願,冬天則裹緊被子算計著瑞雪兆豐年,日子未必就比後來難過。說不定死後真是可以上天堂的。

但是那樣便不會認識大少爺。不認識大少爺,一生怎麼能叫活過?

心愛再嘆一口氣,听到放學鈴響了。她站起來,把顧三和桃花都拋至腦後,臉上露出笑容,她知道,克凡就要放學了,他們又可以在一起了。

上一章加入書簽下一章
首頁 | 詳情 | 目錄 | 簡體版 | 電腦版
zwxiaoshu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