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字何解?
拆解為「中」、「心」二字,意指正中于心不偏矣,竭誠待人、竭力做事。
故正直不倚、誠以待人是謂忠。
然,自古板蕩忠臣的存在多半是朝政腐敗、君王無道、百姓苦不堪言時,故前朝立國太祖曾曰;「一朝有能臣無忠臣,興也;有忠臣無能臣,敗也。能臣者,佐王以勤政,利百姓;忠臣者,諫昏君以己命,無利于天下。故為君者,寧可擁能臣而無忠臣。使天下興也。」
如此看來,「忠」並不值錢,史上有名的忠臣不全是以死作結,忠臣出現的朝代不全是暴政虐民之時?
忠者,以死明諫,他的心意可敬,但對天下百姓無益,死一個忠臣難道天下就能因此而興旺?
所以,用自己的命來規諫主上,是忠,卻是愚忠,于事無補。
那,究竟該不該事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