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小說網手機版
簡體版
夜間

賊貓 第四卷 塔王 第四話 風雨鐘

天上金烏玉兔輪轉,地下古往今來變遷。凡是有了本事在身的人,無非上中下三條出路,上者是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為朝廷出力,圖一番封妻蔭子的高官厚祿;中者能憑著自身藝業養家糊口,雖然勞煩辛苦,卻也能夠安身立命;下者就是流落進草莽了,只能做些個沒有王法的勾當,大稱分金,小稱分銀,無糧同餓,有肉同吃,所謂分贓聚義。

但為何許多有大手段的人物,一輩子活得勉勉強強,終日里衣不蔽體,食不果月復,反倒還不如那些平庸無能之輩。只因同樣一世為人,機緣命運卻是千差萬別。所謂高才命窮、庸才運通,此身的貧富貴賤,向來是論命不論才的,不管你胸中是如何的才高志廣,倘若該著你命里用不上的,終究沒處施展手段。

張小辮跟林中老鬼學了一套相貓的法子,本以為多是些雞鳴狗盜般的雕蟲小技。靈州城里的野貓家貓,個個饞懶狡猾,既蓋不成瓦房,又蒸不熟米飯,三爺挨餓受凍時能指望它們頂得上什麼用場?卻沒料想時運一到,無中也能生出有來,自然遇到番大請大受的機緣,他竟然憑著靈州野貓相助,做出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正是誰說貓無道?貓道也有蹤,更兼多奇異,從來勝庸俗。

話說當天夜里,頭頂一輪皓月當空,映得澄輝萬里,上下一碧。張小辮和孫大麻子引了一大群野貓,穿街過巷而行,徑直來到塔王寺舊址跟前。此時城中早已宵禁,家家關門閉戶,街上冷冷清清的空無一人,只是偶爾有幾隊巡防的靈州團勇,持著刀槍往來戒備。

倒塌的民房廢墟中,地面上裂開了一條深溝,里面霧氣濃重,在外邊看不出是深是淺,四周把守著一哨兵勇,都舉著火把燈籠。張小辮向他們要了兩盞燈籠,和孫大麻子各自提在手中,帶著野貓們一頭鑽進了濃霧之中。

此處在好幾百年以前,曾是一座高塔埋在地下的塔基,地底尚有磚石夯土可見。最深處藏著一口深井,由于塔基開裂,並不需要從井眼上垂繩下去,二人模索著崩塌的磚牆往下走,就覺陰冷潮濕之氣漸重,井壁上到處都是濕漉漉的水霧。

塔王寺古井口窄月復大,井底是個天然石洞,井眼下方正對著一處深潭,潭水深不可測。原來天下之淵,共分作三十六脈、七十二眼,皆是極深極幽的潭、井、淵、泉。這口古井正是其中之一,西接八百里洞庭湖,東邊則連著浩瀚無際的汪洋大海。

在早年間,大約是唐朝的時候,靈州城方圓數百里內,常有災荒出現,不是炎赤田裂,便是洪水泛濫,十年里頭,往往有九年都是災年,以至斗米千錢,民不聊生。朝廷認為肯定是在靈州城的千年古井當中,有條老龍興妖作怪,于是請來高僧鎮伏,並且下旨建了一座寺廟,又在井上起了一座金碧輝煌的高塔,用香火供養著一尊風雨鐘,祈求風調雨順。

那風雨鐘能預知風雨陰晴,乃是塔王寺里的鎮寺之寶。據傳早在大禹治水之時,多有鬼神相助,一次在深山里疏通河道的時候,遇到黑霧迷漫,白晝里伸手不見五指,幸虧有一頭大野豬口餃明珠作為前導,不斷將附近涌出的雲霧吸入嘴里,才使得禹王帶著大伙在黑霧中伐通了河道。其實那顆明珠是塊罕見的熒光礦石,能夠吞聚雲雨,風雨鐘上正是嵌鑄了此物,所以時常在塔王寺上空顯出奇異雲象。

有道是世間好景難久長,彩雲易散琉璃碎。到後來改朝換代,刀兵四起,靈州城也免不了飽受戰火摧殘。塔王寺里的高僧擔心風雨鐘毀于戰亂,就將它偷偷藏在了塔王下的古井里,又恐賊人盜寶,便把青銅鐘鎖在了兩尾鼉魚身上。

鼉魚並非中土之物,原是由一位印度僧侶,從婆羅甘孜國攜帶而來的兩棲異種,存活的壽命能比老龜還要長。它們形如金鱗鯉魚,背上有硬殼如甲,在水中力大無窮,要是有賊子妄想盜取風雨鐘,即便不是被鼉魚咬死在水里,也會驚得它們拖拽著銅鐘遁入深水,幾十上百年里不復出現。

張小辮和孫大麻子模到水潭邊,舉著燈籠四下里一照,只見那水面平滑如鏡,也不甚寬闊,卻比普通的井水大得多,約有四張八仙桌子大小,一大團白霧從水面飄涌上去,越到高處越多,井底水潭四周並沒有霧氣,那井壁和洞穴中有無數尊大大小小的石佛,寶相千變萬化,妙態莊嚴。

那伙以金玉奴為首的野貓們,也在後邊相繼跟了進來。它們整日都在靈州城里游蕩廝耍,從窮街陋巷,到朱門大戶,乃至玳瑁梁間、鴛鴦樓頭、畫閣之中、繡屏之內、城里城外,沒有一處不是它們往來慣熟的,卻向來不曾到過塔王寺古井,此刻見這井底的藏佛洞里石怪水異,都感覺大為好奇,聚在一處瞪大了眼楮四處打量。

張小辮指著水潭中白霧涌動之處,對孫大麻子說︰「水中這個所在,便是藏著風雨鐘的地方了,若有手段取出此物,何愁換不來頂戴花翎的高官厚祿……」

孫大麻子吃驚地說︰「俺說張三,想來這是何等隱秘的事體,你又是從哪里知道得如此詳盡?再者說來,那風雨鐘是靈州重寶,向來司掌著方圓百里之內的風調雨順,咱們豈敢輕易驚動它?莫非你又撞見了金棺墳里的老鬼?別忘了咱們先前在槐園里惹禍上身,還都是由此而起,俺勸你可再也別听信他的妖言了,那廝未必是安的什麼好心。」

張小辮隨口遮掩道︰「金棺墳一片荒冢,哪里有什麼老鬼?三爺這是自家傳下來的憋寶相貓之術。不過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故此以前沒在金棺村里施展過,如今井底的風雨銅鐘聚住了雲霧,顯出塔靈異象,攪得滿城軍民人心不安,咱們兄弟怎可袖手旁觀?」又說這古井里藏的風雨鐘,只不過是件能聚雲霧的古物,豈是當真管得了什麼風調雨順?咱們靈州自古就是貓多廟多,諸如什麼塔王寺、金棺寺、龍王廟、貓仙祠……簡直是數都數不過來,把上下九十九重天的神仙佛道都供遍了,但逢上災年,還不是照樣該旱的旱,該澇的澇,風雨鐘何曾起到過半點用處?要不是當年的貓仙譚道人除掉了火蠶,哪里還能有靈州城今天的繁華規模?所以說天底下的事情,向來應當是在德不在險、在仁不在物,如果世人沒做出那份德行來,縱然有寶也無靈。

孫大麻子是個直肚腸的實心眼,听罷怔了一怔,遲疑道︰「這等?」又想了想,終于覺得有點開竅兒了,隨即點頭說︰「嗯……果然有理,別看俺有一身恨天無把恨地無環的莽撞力氣,可要說起見識機智,還是三弟更勝一籌。依你說,此事該當如何理會?」

張小辮道︰「井底的水潭深得直通海眼,又有成了精的老魚藏在其中,要是貿然過去,多半要被水怪拖到龍宮里充做龍王爺的上門女婿。據說龍女絕非花容月貌,可個個都是夜叉修羅的撮鳥模樣,若真如此,三爺豈不尷尬?幸好咱們把靈州貓王金玉奴引到了塔王寺古井里,你我兄弟只躲在一旁等著坐收漁人之利也就是了,且看野貓們如何施展。」

孫大麻子可想不出幾只野貓能濟得甚事,對此半信半疑,只好耐住性子,同張小辮攀到井壁上的一個佛龕里,挑了兩盞燈籠,往前照著那片深冷寂靜的深潭。這正是︰「安排撲鼻芳香餌,靜待金鯢上鉤來。」

再說靈州城里的大小野貓鑽到井底藏佛洞中,忽听潭中水面一陣輕響,群貓知道那是水族游弋翻涌的動靜,又嗅得井底有活魚腥氣,不禁被勾起了饞蟲,紛紛捉著腳步湊到水邊,向水里張望窺覷。

原來靈州野貓最喜魚腥,自古就有在水邊觀魚的習慣,加之最近幾年來,當地天災兵禍相連,早已無人再去貓仙祠里供奉魚鮮,即便是臭魚爛蝦,也難得一見,此刻見了井底游魚,免不了要湊到近前去過回眼癮。

誰知群貓剛到潭邊,就見水花突然一分,從中涌出一個大魚頭來。那魚體態奇異,鱗甲燦然,瞳子大如海碗,嚇得野貓們大驚失色,急忙四散躲避。其中有只灶上懶最為笨拙,雖然僥幸沒被拖入水里,但它躲得稍稍慢了半步,竟被那怪魚一躍之力,撞得橫飛了出去,直落在石佛叢中,懶貓折月兌了一條貓腿兒,慘叫不迭。

鼉魚平時以吃潭中的魚、蛙、龜、蛇為生,更擅能拖拽野狗野貓入水吞食,此時一擊未中,也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便隱入水底靜伏不動。

靈州野貓們領教了厲害,再不敢靠近水邊半步。那只全身錦繡的金玉奴,是城中野貓的首領,帶著大小群貓,湊近去看了看那只摔斷了腿的灶上懶。它神態甚是憐惜,見傷了同伴又都有些惱火,不肯就此善罷甘休。

群貓嘀嘀咕咕的似乎是商量了一陣,那只灶上懶便拖著條瘸腿,一步一挪蹭到井壁旁,順勢依貼在牆上,也不知它是使的什麼法子,自己挨著石壁跳了幾跳,雖然疼得嗷嗷直叫,但竟然把骨頭重新接合了。

其余的野貓見灶上懶腿骨沒有大礙,就分頭跑出井外,一瞬間散了個一干二淨。張小辮也不清楚這伙野貓究竟會做出什麼名堂,和孫大麻子在井底苦苦等了一個多時辰,正以為野貓們一去不復返了,卻見群貓帶回了一頭肥大異常的老貓。那老貓胖得出奇,分量怕有不下幾十斤重,周身上下長毛邋遢,把耳鼻雙眼都給遮住了。這貓髒兮兮的,稍微一踫就 里啪啦往下蹦「活物兒」,行動起來也格外遲緩。

張小辮和孫大麻子看得暗暗好奇,想不出野貓們是從哪里請來的這位「爺台」。但張小辮能夠相貓,心知別看這只老貓雖然骯髒邋遢,但它須毛俱長,毛為白褐兩色,胡須分作金黑,頭圓爪短,體胖如同葫蘆,吞江吸海,遇水不沉,乃是隋唐時的名品古種,世上多呼為「渡水葫蘆貓」的便是。此貓非同小可,事跡之奇蓋世無雙,倘若講出來,真正是「古往今來未曾有,開天闢地頭一回」。欲知此貓到底有何奢遮手段,且留下回分說。

上一章加入書簽下一章
首頁 | 詳情 | 目錄 | 簡體版 | 電腦版
zwxiaoshu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