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的第19層 相關評論 蔡駿縱議80後
如果從年齡上來說,我與「80後」的距離非常近,只比「80」早生了一年零幾天而已,再加上我看起來又比較「後生」,實際上我與他們屬于同一代人。
目前「80後」的文字我看得很少,所以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看法,而且我也非常反對「貼標簽」式的評價。文學是不能用年齡或年代來劃分的,每個寫作者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靈魂,可能因為時代的原因而具有某些共性,但首先是有各自不同的個性,否
則絕不是一個成功的寫作者。
文學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有兩點,一是對人心的震撼力,二是對人心的控制力。「震撼力」就是卡夫卡、博爾赫斯等大師的杰作了,往往具有對人性的終極思考,構築宏大的精神世界,具有穿越時空的力量;而「控制力」就是一般所說的通俗小說,比如讀金庸的作品,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他控制,你會被他的情節牽著走,為故事中人物的喜而喜,悲而悲,而作者成功的關鍵就是其編故事的能力。
最近我讀了馬原的一篇文章,他認為大仲馬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具有永恆的流行性,對此我早就深信不疑了。雖然在正統的文學史上,很少留下通俗小說家的名字,但這些作者和作品永遠都不會被讀者遺忘,因為最原始的小說就是故事,最初的小說家也就是編故事的行家,正是有了這些精彩的故事,才有了後來的小說家們。時代可以改變,潮流可以改變,人也可以改變,但惟一不能改變的,是人們對于好故事的渴求,像《基督山伯爵》、《東方快車謀殺案》這些經典作品,因為具有最為精彩的故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人們這樣的是永遠不會枯竭的,而這樣的作品也是永遠流行的。
對于「80後」一代,以我目前所知道的而言,其最大缺陷就是編故事能力的薄弱,如果一部作品既沒有生活與歷史的積累,又沒有精彩的故事來支撐,僅依靠作者的「偶像」魅力,或者時下的某股潮流,是絕對不會長久流傳下去的。看看整個世界文學史,短期內流行的作品非常多,但其生命力又是非常可憐的,真正能夠永恆流行的,必然是我前面所說的兩點,即「對人心的震撼力」和「對人心的控制力」。
我覺得小說是有其靈性的,但應該是具有邏輯的靈性。世界上優秀的通俗小說,都是邏輯思維與大膽想象力的智慧結晶。我喜歡卡夫卡、斯蒂芬.金這些充滿智慧的作家,他們的作品是人們理性與激情的成果。相比之下,我非常不喜歡那些沒怎麼動腦筋就寫出來的文字,這些作品之所以流行,是因為現在讀者的大腦越來越退化越來越懶惰了。我更願意讓我的作品都變成大腦的磨刀石,讓讀者們的智慧之刀變得鋒利起來。
任何人都有青春歲月,任何人也都會青春老去,當「80後」一代發現「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復回」時,他們還有什麼資本呢?所以,我希望與我同一輩人的「80後」一代重新審視自己,不要抱著純文學的架子,更不要倚小賣小,多讀一些精彩的通俗小說,多編一些精彩的故事,讓你的故事打動讀者,永遠地留在這個世界上。
請記住,作者可以老去,但作品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