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門 第三扇門 格林尼治時間2005年5月29日下午(1)
格林尼治時間2005年5月29日下午2點
還是在倫敦,春雨的房間。
午後的空氣不再那麼潮濕了,她枯坐在床邊關掉電視機,任何聲音都是多余的,只有自己的心跳聲還那麼真實,提醒她仍然活著。
剛來到倫敦的幾個小時,意外地在大本鐘下發現了那個男人,轉眼卻消失在雨夜中。為找回這唯一的希望,她來到旋轉門飯店,但那個影子依然遙遠,讓她一步步墜入絕望的深淵。
除了讓她魂牽夢縈的高玄外,還有一個男人也讓她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在飛機上歸天的弗格森教授。雖然素昧平生,但他生命中最後幾個小時,留給春雨的印象實在太深了。
仔細回想著飛機上那段噩夢——但願那只是噩夢,可教授老頭的眼楮卻如此真實——好像還漏了什麼?是那本書,她居然差點忘記了。
教授在飛機上送給了春雨一本書!
她模著自己的心口,卻無法禁止後背心的冷汗。那本書在哪里?春雨趕緊打開行李箱,她記得前天在飛機上,自己把書放到隨身小包里了,後來又放進了大箱。
謝天謝地,在一堆替換衣服里找了半天,終于從箱底找到了這本書——
《BorgesNovelsCollection》
綠色的封面上是個郁郁蔥蔥的花園,樹叢中隱藏著一個中國式的涼亭,仿佛是十九世紀歐洲人的中國印象。
弗格森教授在飛機上,將這本綠封面的書送給了春雨,至今她仍然搞不清教授為什麼要這麼做?在他將這本書送給春雨後不久,便在飛機降落過程中猝死身亡了——這是他生命中最後的遺物,更確切地說是最後的贈送物,送到了春雨的手里。
書名翻譯成中文就是「Borges小說集」。下面是著作者的名字︰JorgeLuisBorges(Argentina)
括號中是作者的國籍,「Argentina」也就是中文里的阿根廷。
這個名叫JorgeLuisBorges的阿根廷人究竟是誰?她記得教授只在飛機上告訴她︰這個作者早已經去世了。除此之外,並未透露過關于這個JorgeLuisBorges的任何信息。
春雨緩緩打開書頁,在前勒口處看到了作者簡介,居然密密麻麻寫了一大堆英文,她試著將其譯成了中文——
JorgeLuisBorges(1899——1986)
阿根廷文學家。1899?年8月24日生于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個有英國血統的醫生家庭。一戰後全家移居瑞士,後就讀于劍橋大學,掌握英、法、德等語言。1921年回到阿根廷,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熱情》。1935年第一部短篇小說集《世界丑事》問世。1941年短篇小說集《小徑分岔的花園》發表,其他重要短篇集有《?阿萊夫?》、《?死亡與羅盤?》和《布羅迪埃的報告》。1946年,Borges因在反對Peron總統的宣言上簽名,被革去圖書館職務,派為市場家禽稽查員。1955?年Peron政權被推翻後,Borges任國立圖書館館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哲學文學系英國文學教授。1986年與瑪麗亞•兒玉結婚,同年6月14日在日內瓦逝世。
當她看完這段文字,一個名字立即從口中跳了出來︰博爾赫斯!
沒錯,JorgeLuisBorges就是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的英文全名。
還好大二那年在《外國文學史》「現當代拉美文學」一章里看到過博爾赫斯的名字,否則真是「有眼不識泰山」了。
春雨又翻到了書的封面︰《BorgesNovelsCollection》——原來就是《博爾赫斯小說集》,只不過是1999年的英文版。
記得大學時讀過一些博爾赫斯的小說,但幾乎沒有一篇能看懂,大多看了開頭兩頁就扔下了。春雨覺得那個阿根廷老頭的精神世界,不是普通人所能領會的,自己也是「凡女俗妹」,只能敬而遠之。
現在最迫切的問題是︰弗格森教授為什麼要在飛機上,把這本《博爾赫斯小說集》送給春雨呢?天知道,除非跑到地獄里去問他。
她翻開了書頁,先翻到全書目錄頁,這里收入了博爾赫斯的19部短篇小說。在博爾赫斯一生創作的眾多小說中,這19篇只是一小部分,但是他最著名的精華,比如《沙之書》、《南方》、《圓形廢墟》、《巴別圖書館》。
沒有精神再閱讀這些文字了,況且春雨知道自己幾乎沒有讀懂的可能。她只能隨意地翻了翻,忽然翻出了一枚書簽。
這是一枚泛黃了的小書簽,沒有商標和廣告性的文字,只印著一個吹著「蓬蓬頭」的男人的黑白照片。不,不是「蓬蓬頭」,只是一頭灰白的亂發,削瘦的臉上有著一雙睿智的眼楮,皺紋簇擁著唇上的胡須。雖有些其貌不揚,但氣度卻是非凡。
終于,春雨認出了這個男人——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