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鄭當守陵人2 第三十七章 黃龍府金庫
第二天早上,日上三竿我才睜眼,溜溜達達地在小院里逛游,這才發現院子中間多了一通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地寫了很多字,貌似是描述當年靖康之變的事情,看了一會覺得脖子疼就放棄了。
無奈地搖搖頭準備離開,就听見有人喊︰「那小子,你給我進來。」扭頭一看,原來是老鐘,站在辦公室門口正沖我招手。
我趕緊殺了過去,進辦公室門口一看,我爺爺和宋旭東都在,每個人都挺高興的樣子,估計是昨晚在那個焊銅墓里找到了寶貝。
誰知道老爺子先劈頭蓋臉罵我一頓,問我為什麼不把溫教授托我帶回來的東西交給老鐘。
我心里那個委屈,明明是你們沒拿走,這哪能怪我啊。
老鐘趕緊給勸解開,這才跟我解釋溫教授托我帶回來那個東西對于打開焊銅墓有多麼關鍵。這座焊銅墓是建在一種傳說中叫雷公石的岩脈上。這種石頭含有大量特殊的鐵礦石,天長地久能夠自己積蓄電流,要接近它必須先用特制的工具將電流給導走,否則就會像踫到高壓電一樣當場被擊穿。
我突然想起來現場死的那倆人,滿臉的黑色,被烤熟的肌肉,那分明就是被電死的癥狀,想到這里我有點後怕。
「幸虧咱們的防護服是絕緣的,你小子下去的時候又帶的是絕緣手套,電流通過你直接導進了電纜機里,當時就燒毀了一座變壓器。附近的一片都停電了。」老鐘把昨晚的情況又詳細地跟我描述了一遍,听完之後我的嘴巴足足一分鐘沒有合攏。
滿頭的冷汗,昨晚差一點點就掛在那下面,真是太凶險了啊,我真想哭。
隨後我又問老鐘頭,那銅焊墓打開了麼?老鐘點點頭,滿臉高興的神色,我問是不是挖出來了寶貝,他點頭。
我激動了,連聲問里面都有什麼寶貝,是寶石還是黃金,是不是整箱的瑪瑙白玉。
「你不是剛剛都看到了麼?」老鐘很納悶我問出這樣的問題。
「什麼,看到什麼?」我有點不解。老鐘指了指院子里佇立的那塊石碑。「那就是寶貝。」
我當時就想撞牆,別告訴我,費了那麼大勁兒,我差點把小命給搭上竟然換回來一塊破石碑。要真是這樣我就直接踫死到這個石碑上。
「你可別踫,踫壞了石碑是要判你刑的。」我家老頭兒竟然還揶揄我。
「這塊石碑是常見,可里面不單單是這一塊石碑啊。」老鐘頭慢條斯理地說。
我就知道,里面肯定還有寶貝,誰知道老鐘下句話也差點讓我吐血︰「里面還有一塊小的石碑。」
如果我當時知道這兩塊石碑有多麼重要,就不會覺得自己冒著生命危險的這次行動是沒有價值的行為了。
這無意中得到的兩塊石碑被遠在北京的溫教授言中了,這的確是解開近些時一連串迷宮一樣復雜案情的關鍵。
這兩塊石碑是有名字的,它們所記述的故事也像它的名字那樣悲壯慘烈,這兩塊石碑竟然叫做「泣血碑」。
這兩塊碑里所記載的是一個曠世的傳奇,一段感人的故事,到現在讀起來依然讓人扼腕稱嘆。
公元960年,即顯德七年正月初四,掌握禁軍的歸德節度使、殿前都點檢趙匡胤,乘「主少國疑」之機,發動「陳橋兵變」,奪取了後周政權,建立宋王朝,改元年建隆,趙匡胤史稱宋太祖。
宋太祖的日常生活很樸素,衣服、飲食都很簡單,雖然對自己的家人較約束,但絕非吝嗇之人,他曾在一些工程上花下大筆費用,對于投降的各國國君也給予優厚的待遇。自己的私生活嚴禁簡樸,對于該花費的地方,卻是十分慷慨,這是歷代皇帝中較少見的。
曾經流浪的痛苦經歷,使趙匡胤對老百姓的苦難有切身的體會,因此對民生問題十分關注。當天下初定的時候,他馬上就實行了寬減徭役的政策,以便農民休養生息,發展生產。
當天下稍微富足之後,身為皇帝的趙匡胤對于天下政權不斷更迭有切膚之痛,他決定使用一些手段來打破短命政權的厄運,也為大宋王朝的萬年基業著想,趙匡胤秘密開始了一個聞所未聞的藏金計劃。
當時的宋太祖秘密召集了許多能工巧匠,在離開封不遠的四個地方分別建造了四個秘密銀庫,分別以天、地、玄、黃四字來命名。每年歲入均收藏一定的銀錠至四個銀庫中。這四個銀庫對外偽稱陵墓,由四個心月復愛將秘密鎮守,這四個將領只知道各自鎮守的銀庫而不知其他三個銀庫的存在。
開寶九年十月十二日,一個雪夜,趙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在寢宮對飲,喝完酒已經是深夜了,趙匡胤用玉斧在雪地刺字,同時說︰「好做好做,」當夜趙光義留宿寢宮,第二天天剛剛亮,趙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趙光義受遺詔,于靈前繼位。
接管了皇位的趙光義並不知道自己的親哥哥攥了這麼多私房錢,而曾經的藏銀庫設計圖也成為了一件普通的宮殿設計圖留在宮里。
直到後來,鎮守其中一座陵墓的將軍秘密投靠了新皇,趙光義這才知道了這個藏銀計劃,于是大索天下,蓖頭似地查了兩遍,天字號銀庫、玄字號銀庫、和黃字號銀庫都被移交到了趙光義的手里。
但是就是地字號銀庫無論宋太宗如何引誘,就是不肯站出來,趙光義無奈之下只能遍地調換將領,可依然是沒有結果。
地字號銀庫依然沉默,可是沉默並不代表著不起作用。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金軍僅以4萬人南下,一路鋒芒如入無人之境,連破北宋27州,兵鋒直指宋都汴梁,黃河北岸宋地皆陷沒。北宋朝廷本想借黃河天險以御金兵,但戊守黃河南岸諸部宋軍久已虛缺,偶有在營兵卒也多為懶散之徒,根本不能作戰。當時宋軍雖燒毀黃河浮橋,但兩岸渡船均因部屬瀆職拖延而未能徹底收繳,金兵在北岸僅用數日便匯集了足夠的渡船,于十月丁卯強渡黃河,北宋守軍見金兵至皆不戰而潰、四處奔逃,次日金軍兵不血刃佔據汴梁以北軍事重地仲牟驛,北宋朝中上至皇帝下至小吏盡驚慌失措、方寸大亂,主和派乘機大造聲勢,舉朝皆投降之聲。金軍圍困汴梁一月有余,在尚未攻破東京的情況下,北宋皇室準備投降,開封下級軍民卻堅決要求抵抗,30萬人決心參戰。欽宗竟然親自到金營求降,卑躬屈膝地獻上降表,還下令各路勤王兵停止向開封進發,甚至鎮壓自發組織起來準備反抗的軍民。金軍于是肆無忌憚地大肆搜刮,開封平民遭受了巨大災難。
開封破城後,欽宗趕忙派人到金軍大營求和。金軍統帥正為巷戰不利頭疼,決定利用北宋朝廷搜刮財寶婦女,于是就回復道︰「我們不想滅宋,叫徽宗來商議割地,我們就退兵。」此話讓欽宗信以為真,他擔心金人重立徽宗為帝,決定自己到金營投降。
欽宗到金營後,金人先讓他派人到各地下詔,稱兩國已成友好國家,不許四方勤王。然後索要絹1000萬匹,金500萬錠(每錠50兩),銀1000萬錠。對于這樣敲詐性的索求,為了自己的皇帝寶位,也為了保全開封城內百萬生靈,欽宗只有點頭。
金人同時派使者前來檢視府庫。打開宋庫,這些使者仿佛進入了一個神話世界︰宋太祖的封樁庫、宋神宗的元豐庫等92個內藏庫中,160多年繁華所積攢的金銀錦綺寶貨「皆充滿盈溢」。既便如此,與金人所要的天文數字還相差很遠,欽宗便下令「大括」民間金銀。
一個月後,金人要欽宗再到金營,將他拘留,聲稱等金銀交足後再放回。欽宗身在敵營,只好下詔增派大員二十四人,進行「根括」(徹底搜刮)。開封府到處張貼告示,令宗室、國戚、宦官、僧道、技術(醫卜等人)、娼優家以及金銀鋪、彩帛鋪、各地地方官在京城做買賣的,將所有金銀全部交出。一般百姓則在各自「居委會」相互監督,即便是金銀首飾,都要上繳。這樣搜刮了十多天,得金二十萬八千兩、銀六百萬兩、帛一百萬匹。狡猾的金軍統帥還利用開封城內糧荒,下令設置十個賣米場,只許用金銀買米。
除索要金銀絹帛外,金人還大肆搜刮皇帝寶璽、儀仗、各地州府地圖、樂器、祭器以及各種珍寶古器、圖書字畫。著名的《宣和畫譜》、《宣和書譜》以及《清明上河圖》,都在這一次被掠奪走。
不僅僅如此,金軍還入侵了宋陵,金軍佔領開封後,發掘宋陵,拋棄其遺骨。當時守陵人與當地鄉民奮死抵抗,這時候久未曾謀面的地字號鎮守者如同天兵突降,奮力抵抗,當地鄉民冒著生命危險,上山拾取骨骸。分裝兩函,托地字號藏銀庫的鎮守將軍帶走,埋葬于地字號藏銀庫中,自此這個藏銀庫真正地成為了陵墓。
自中原丟失以來,軟弱的似乎只有這些已經喪失了祖先勇武之風的貴族,而下級百姓的抵抗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不少被金軍佔領地區的鄉紳士族爭先破家為國,為收復失地的義軍籌集軍餉,可是這些軍餉無法運送到江南去,只有偷偷藏在地字號藏銀庫中。
另有一些地方官員不願意將稅銀交給當時的侵略政權,在沒有接應到義軍的情況下,大批銀子也被秘密地儲運到了這座銀庫中,此時,這座金庫中的藏金量已經達到了天文數字,因這座金庫是為了支持義軍直搗黃龍府,所以又稱黃龍府金庫。
戰事瞬息萬變,就在岳家軍一路高歌之際,派出去接應收復中原軍隊獻寶的三人神秘被殺,黃龍府金庫湮滅于無聲,那筆巨額金銀只剩下了一個傳說。
只有宮廷內那四分工物圖隨著朝代更迭不斷地傳承著,延續著,知道有一天,一個叫孫殿英的軍閥炸開了藏有這四份工物圖的陵墓。
(我在新鄭當守陵人第2部府庫龍骨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