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小說網手機版
簡體版
夜間

三體Ⅲ:死神永生 心事浩渺連廣宇 嚴鋒 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新發現》雜志主編

多年以後,我還會記得看完《三體》的那個秋夜,我走出家門,在小區里盤桓。鉛灰色的上海夜空幾乎看不到幾顆星星,但是我的心中卻仿佛有無限的星光在涌動。這是一種奇異的感受,我的視覺、听覺和思維好像都被放大、重組和牽引,指向一個浩瀚的所在。

即使沒有光污染,身在北半球中緯度的我也不可能看到半人馬座。但是在《三體》之後,我卻覺得自己與那看不見的星系中子虛烏有的三星有了一種近乎真實的聯系。

從一開始,劉慈欣就被人視為中國的硬科幻代表。要知道,這是一樁吃力不討好的活兒,在當今這個微小化、朋克化和奇幻化的世界科幻文壇,相當不與時俱進。但大劉仿佛是下定決心要為中國科幻補課一般,執著地用堅實的物理法則和潮水一般的細節為我們打造全新的世界。這些世界卓然成形,栩栩如生地向我們猛撲過來。

《三體》是一部多重旋律的作品︰此岸、彼岸與紅岸,過去、現在與未來,交織成中國文學中罕見的復調。故事的核心竟然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文革。當主流文學漸漸遠離了這個沉重的話題,大劉竟然以太空史詩的方式重返歷史的現場,用光年的尺度來重新衡量那永遠的傷痕,在超越性的視野上審視苦難、救贖與背叛。這一既幻想又現實還科學的中國版《天路歷程》,瘋狂而冷靜,沉重而壯闊,絕望而超月兌。

文革僅僅是《三體》的起點。我個人認為,書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以虛擬游戲方式展示的三體世界歷史。三體星系由于擁有三顆太陽,其不規則運動使得三體文明的生存條件極為嚴酷。為了應對變幻莫測的自然環境,他們隨時可以將自己體內的水分完全排出,變成干燥的縴維狀物體,以躲過完全不適合生存的惡劣氣候。對于這個極為奇幻的想象世界,大劉充分發揮了他在硬科學上的特長,賦予這個世界完全真實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發展規律。作為一個電腦工程師,大劉甚至設計了一個三體程序,來模擬宇宙文明間的相互關系。

這是一個游戲,游戲背後是一個遙遠星際文明二百次毀滅與重生的傳奇,游戲中的人物卻是孔子、墨子、秦始皇、伽利略、葛力高利教皇、牛頓、愛因斯坦……古今中外各路人馬走馬燈似的上場。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狂歡,歷史、文革、三體又構成了另一個意義上的三體關系,它們之間遙相輝映而又撲朔迷離,在最不可思議的生存景象中蘊涵著觸手可及的現實針對性,把三體系統的復雜性發揮得淋灕盡致。

要是換了別人,《三體》寫到這個程度,大可滿意收場了,但是對大劉來說,好戲才剛剛開始。在《三體Ⅱ•黑暗森林》中,地球、三體和宇宙更高級文明構成了一個更大規模的三體結構。面對三體人令人難以置信的科技和前來毀滅地球的龐大艦隊,人類舉全球之力,制訂了「面壁計劃」,由四位「面壁人」獨立設計四套反擊方案。說真的,其中每一套對策都構思獨特、氣勢磅礡,令人拍案叫絕。放到其他人的作品中,每個都可以作為構築大結局的終極解決方案。但對大劉來說,這些都只不過是鋪墊和浮雲。

假如在太空中存在著無數的文明,它們之間應該是什麼樣的關系?大劉別出心裁地設想了一門「宇宙社會學」,專門研究這個問題。宇宙社會學設定兩條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乍一看這「公理」很俗很平淡很沒意思,但等到最後底牌翻出來絕對震死你。在《三體Ⅱ•黑暗森林》的結尾,我體驗到了多年未在文學作品中體驗到的完美高潮,一種啟示性的震撼,一種極致的滿足。而這種滿足,正來自「宇宙社會學公理」那出人意料的合理展開和推衍,經過了漫長的準備和鋪墊,與作品的開頭形成絕妙呼應。我想,這也就是馬克思推崇的「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吧。在我們的中國文學中,又有多少這樣的「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呢?

當《三體Ⅱ•黑暗森林》問世的時候,我們這些三體迷的心態相當矛盾。一方面,我們覺得《三體Ⅱ•黑暗森林》近于完美,難以想象這之後還能整出些什麼來。另一方面,我們又希望大劉能夠再整出些什麼來。之後,又听說他在工作上遇到了一點問題,曾經考慮放棄《三體Ⅲ》的寫作,著實令我們擔憂不已。但最終,身處僻壤的他,又寫出一本放眼宇宙的大作,這本身就是一件頗有科幻色彩的事。謝天謝地,他終于堅持了下來。

當大劉提出讓我來為《三體Ⅲ》寫序的時候,我的內心是一片抑制不住的狂喜,不僅是為了這份難得的榮耀,更是為了能搶在第一時間先睹為快。在一個劇透被視為不可饒恕的罪行的年代,我必須非常小心。長話短說吧,我認為《三體Ⅲ》在許多方面都超越了前兩部,而且這種超越不是一點點。前面對宇宙的黑暗森林只是迂回虛寫,第三部就是正面強攻了,這難度極大。我真是很佩服大劉毫不取巧的勇氣,更佩服他對宇宙風景得心應手的描寫,那真可以說是「精騖八極,心游萬仞」。看到《三體Ⅲ》的結尾,我忍不住想起阿西莫夫的《最後的問題》,那也是對宇宙終點的描寫,大家可以比較一下,看看誰的想象力走得更遠,誰的細節更豐富,誰的宇宙更宏大。

《三體Ⅲ》很硬科幻,對普通讀者來說,流暢度和可讀性可能會不如前兩部。其中一些段落甚至有一些晦澀(如對「神」的描寫),但是對科幻愛好者和大劉的粉絲而言,紛至沓來的宇宙細節一定會讓他們更加過癮。而且我們理解,大劉的「硬」並非鐵板一塊,而是軟硬相兼、虛實相間,其內在邏輯可以這樣解讀︰越是瘋狂虛幻的想象,越是超越性的思維,背後越是需要堅實的細節和強大的邏輯。劉氏宇宙學的基礎是技術,而在這林林總總技術化的冷酷思考背後,有一顆柔軟溫暖的心。從《三體》開始,大劉越走越遠,但他並非一去不回,即使在最遠的地方,我們也能看到他對人類的關愛。《三體Ⅲ》始于一個近乎瓊瑤式的愛情故事,一個人為自己暗戀的對象買一顆遙遠的星星,這故事是如此的寂寞無助、浪漫徹骨。最終,這顆星星將為無盡的黑暗森林帶來一絲光亮,卑微絕望的單戀也將成為播撒宇宙的大愛。

在整個三部曲中,我個人認為第一部最有歷史感和現實性;第二部的完成度最高,結構最完整,線索最清晰,也最華麗好看;而《三體Ⅲ》則是把宇宙視野和本質性的思考推向了極致,這方面目前無人能及。在一個思想淡出文學(以及其他領域)的年代,我們看到中國的科幻界有人在默默地補位,而且遠不止大劉一個人。《三體》對歷史的反思,《三體Ⅱ•黑暗森林》對道德的超越,到《三體Ⅲ》發展成為對全面的宇宙社會學、宇宙心理學、宇宙生態學的建構。這是屠龍之術嗎?看看斯蒂芬•霍金最近的警告,也許我們會對「杞人憂天」這個成語做出全新的理解。

有時候我會忍不住想,假如有一天三體人真的降臨,人類應該請大劉出山,參加地球危機委員會的工作。無論是威懾博弈、防衛反擊,還是宇宙公關,大劉都是領先一步的專家。如果說天機不可泄露的話,大劉應該是我們這個世界最知曉天機的人之一了。三體人如果有一份追殺名單的話,他也絕對會名列前茅。小心啊,大劉!

當然,這只不過是幻想,只不過是神話……可是,說到神話,這難道不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奢侈品嗎?坦率地說,系統性的史詩與神話一直是中國文學的弱項。在遭受後現代文化的洗禮之後,我們的作家更是如獲至寶,把缺失視為強項,奉行「躲避崇高」的策略,鄙視宏大敘事,消解終極追問。我推崇大劉的作品,也因為他逆流而上,發揚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為中國文學注入整體性的思維和超越性的視野。這種終極的關懷和追問,又建立在科學的邏輯和逼真的細節之上,這就讓浩瀚的幻想插上了堅實的翅膀。

當尼采向世界發出「上帝已死」的宣告時,一些價值解體了,但另一些依然存在。舊的神話消失了,新的神話依然在不斷誕生。人類從來沒有停下追趕神話的腳步。我們驚奇地發現,在一個嶄新的世紀,無盡的宇宙依然是無盡的神話的無盡的沃壤,而科學與技術已經悄然在這新神話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大劉的世界,涵蓋了從奇點到宇宙邊際的所有尺度,跨越了從白堊紀到未來億萬年的漫長時光,其思想的速度和廣度,早已超越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傳統境界。《三體Ⅲ》對宇宙結構的想象,已經開始涉及時間的本質和創世的秘密,但看得出大劉有意與西方的神話保持距離,走的是一條新的中國神話的道路。這是前所未有的工作。關于宇宙之始,之終,之真相,他猜了、他想了、他寫了,至于是否正確,已經不重要了。雖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可人類如果不思考,上帝連發笑都不屑。

上一章加入書簽下一章
首頁 | 詳情 | 目錄 | 簡體版 | 電腦版
zwxiaoshu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