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小說網手機版
簡體版
夜間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 第一章 墓中尋龍 第1章 墓中尋龍 第15話 潘家園

《鬼吹燈》里,胡八一和王胖子走上模金之路,皆因在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遇到大金牙,後來胡八一和胖子也在潘家園落了腳,做起了生意,可以說潘家園是推動故事發展的一個重要紐帶。這件事應該發生在八十年代初期,而那個時候是沒有這個市場的,這個情節被根據故事發展的需要演義化了。

真實的「潘家園舊貨市場」位于北京三環路的東南角,其雛形起源于1992年上半年。當時一些當地下崗職工,在現址西南馬路邊的坡上擺攤,把家里的舊家具、舊電器等舊貨拿來賣。幾個攤,幾十個攤,市場就慢慢形成了,並正式定名為潘家園舊貨市場。定名「舊貨市場」明顯是經過考慮的,「古玩」、「文物」太惹眼,「工藝品」又不說明問題,「舊貨」的含義就寬泛多了,各種古玩行的雜項都可以囊括其中,而且現在已經不再局限于此,就連「文革」時期的一些時代產物,以及各種民族工藝品也都有人經營。現如今您就看吧,像什麼仿古家具、文房四寶、古籍字畫、舊書刊、陶瓷、中外錢幣、竹木牙雕、佛教信物、「文革」遺物、毛主席像章、革命樣板戲的海報、各種連環畫小人書、明清或現代名人的真假字畫,歷代的陶器、各種真偽的古玉、造假的青銅器,古舊鐘表老首飾,五花八門的各種舊貨,足能把人看得眼花繚亂。

如今老外們來北京,除了登長城、吃烤鴨之外,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逛一逛潘家園舊貨市場,各國來京的洋人喜歡來淘寶,也是這里的特色之一。

大金牙什麼玩意兒都倒騰,做的是「雜項」,並不局限于金石玉器,他稱自己的生意為「古玩行」,這個行當里,行話術語是最基本的溝通手段,從介紹、點評、討價還價、買賣成交,都有著自成一體的用語套口。如果連這些都不明白,就別指望能在潘家園混出名堂來,除了這些行話切口,還有許多規矩講究。例如,一件買賣雙方要交易的明器,得先讓人看看貨啊,于是賣方就要把明器拿出來。但是您別著急,明器不能過手,不能直接遞到想看貨的人手中,必須先由賣方自己將明器擺在桌子上,這時候想看貨的買家才能伸手從桌上拿起來觀看。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東西掉到地上損壞了,可以分清楚是誰的責任,尤其是瓷器、玉器,千萬不能直接過手。倒賣古董的港商明叔和大金牙都是古玩行的人,所以都知道這規矩。

像這些都是約定俗成,是不成文的規定,比起這些行規,更專業的是術語,要是外行听起來,簡直就像听天書似的,比如翡翠叫「綠頭」,玉器叫「石頭」,字畫叫「紙片」,復制品叫「下蛋」,賣給外國人叫「洋莊」,賣給國內的叫「本莊」,換東西叫「打仗」,收到了好東西叫「吃仙丹」,做第一筆生意叫「開沖」,到外地收古玩叫「鏟地皮」,仿制品做得不高明叫「判眼」,諸如此類,說都說不過來,簡直可以出一本字典了。

剛剛講的那些,都是行家與行家交易時說的,如果踫上不懂這些行話的買主,那就是「菜頭」,如果菜頭要問的話也都有很圓滑的套話應付,若是問這件東西是哪個朝代的,他就會告訴你這是「明式」,而不說是明朝,問貨從哪兒來的,標準答案是「山西侯馬」,潘家園中的假貨一般都是這種說辭。

古玩行里的行話術語,也是由清末那個時代產生的,然而時至今日,有些古老的行話已不再適用,便逐漸被淘汰出去,現在保留下來的已經很少很少,大多都是近代產生的新術語,同以前的行話比起來,有很大差異。

比如行話中同樣一個名詞和動詞,在不同的年代或者不同的區域,或許會有不同的說法,有的稱外出收古玩的為「鏟地皮」,也有的稱他們為「游擊隊」,假貨還叫做「高老八」或者「高八爺」,而且為了避免露白(「白」是錢財的意思)被別人眼紅盯上,在說明價格的時候,都是百分之一,說一塊錢,實際上就是一百塊錢,一百元即是一萬元。

現在總有專家給古玩鑒定價值,其實古玩的價值是很難說的,有市無價或者有價無市的情況很普遍。一件東西,賣家說值多少錢不行,沒人買它就不值錢,只有在買家認可的前提下,它才有這個價值。而且古玩真偽難辨,做假的實在是太多了,就連專家也可能有看走眼的情況,京派語言通常叫做「惜買惜賣」,說白了就是「隔著口袋買貓」。

總之潘家園舊貨市場,就是這樣一個給買賣雙方施展眼力、財力和魄力,斗智、斗口、斗心理,極富戲劇色彩的自由市場。就在這個市場中,發生過許多听起來十分傳奇的故事,也有許多珍品由此得以浮出水面,有空的話去這里逛一逛,說不定會撿個漏,天上掉餡餅的美事,也許就讓您給趕上了。

上一章加入書簽下一章
首頁 | 詳情 | 目錄 | 簡體版 | 電腦版
zwxiaoshu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