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何人不識君(下) 第十四章
第十七章
自從海州、楚州、明州的賑災安民舉措,朝廷被狠狠打了臉之後,楚宣帝對于臣下的懷疑及控制欲就更深了。
起因于楚宣帝後來雖命這些犯了過錯、落入陷阱的年輕特使在當地將功折罪,海、楚、明三州的地方官吏也見好就收地把事情給囫圇抹平了,讓特使們看似完成任務地回到了京城繳旨。
但楚宣帝又如何不知經此一役,他和朝臣們這場不見煙硝的戰爭……是他輸了。
他甚至常常覺得,在丹陛之下黑壓壓一片看似臣服的文武百官,實則都暗暗在非議、輕視他這個年輕帝王。
所以他高踞龍椅上之時,神情越發嚴峻森冷,越擺出帝王深不可測的威嚴來。
他質疑著每個上前奏稟的臣子話中內容真偽,看著政見不合的官員們在朝上互相攻訐叫罵,也心下驚疑著他們是不是在作戲給他這個皇帝看?
呈上御前的壞消息越來越多,比如哪處又水患,旱災,瘟疫,甚至春苗無種可播……
他冷聲痛斥著底下的文武百官領著朝廷俸祿,民脂民膏卻不思為君分勞,為百姓解憂……責成各州縣府衙速速治災、治瘟,並且又把六部尚書罵了個狗血淋頭。
六部尚書被罵得灰頭土臉冷汗直流,不管皇上此番龍顏震怒的應不應該,他們眼下都得領這個罪名。
周相身為文官之首,平素又有貴妃的情分在,楚宣帝總是多了三分尊重之意,可這次就連周相也被掃落了進去,因著統領百官不力罰了半年俸祿。
半年俸祿對周相來說自然不痛不癢,可這丟失的面子不啻于在朝上被皇帝親手甩了個耳刮子,溫文儒雅的周相下了朝之後回到府中,還覺得雙頰熱辣辣難堪得厲害。
可周相才剛剛命人去請幕僚姚先生來商議,宮中就傳出了消息,貴妃言語冒犯了君上,被降為良妃的噩耗。
貴妃之下的品級為賢、良、淑、德,雖然如今她品秩猶在淑妃等人之上,可原本從一個幾可稱為副後的貴妃跌至四妃之一,這給周貴妃……不,是周良妃和周相的打擊不可謂之不大,就連周相一系的人馬都開始有人蠢蠢欲動,從之前的燒熱灶變成了保持觀望之勢。
貴妃無子,本不該是日後奪嫡的熱門人選之一,但誰教貴妃多年來始終是楚宣帝心頭第一人,連魏皇後都得退一射之地。
後宮中也一直有著皇帝對其愛寵至深,甚至打算讓低等嬪妃生子抱養到貴妃膝下的傳言,周相這才動起了送己方派系的千金入宮,為貴妃孕育龍子的念頭。
可千金秀女們準備好了,小選未至,娘娘就被貶了位……
而當天夜里自後宮傳出的第二個消息,更是重重地挫敗了周相和陳尚書等人的心氣,越發導致人心慌亂、惶惶不安。
——蘇州城楊知州之女楊音,因侍奉君前有功,特封為楊貴嬪,入主青鸞殿。
青鸞殿為先帝寵妃曾盤據多年的宮殿,珠玉鋪地、華麗無雙。自楚宣帝登基後便被封了起來,可今朝卻賜給了一個剛剛進宮、名不見經傳的女子,還將其一舉拔擢至貴嬪之位。
此外,大皇子對先生不敬,陳淑妃也被罰閉宮三個月。
就連魏皇後也因二皇子染時疫,便以看顧嫡子不力之名,暫時收回其鳳印由太後保管……
……要變天了。
前朝後宮皆是一片譁然,激起了千重浪……
楚宣帝突來這一手,便是明明白白地告誡所有人——帝王威勢,不可侵犯!
他能給予他們榮華,也就能給予他們覆滅。
自然楚宣帝也不是沒有底氣的,他如今握在手中的兵權,就是他對上這些臣子的最大倚仗。
對此,他開始暗中秘密調派軍隊,監控著魏家軍和其他朝中派系人馬,並且密令鳳林軍就地移防,會同各地禁軍和衛所兵,對于海州、楚州、明州逐步進行大清洗。
凡不忠于皇帝者,皆以剿匪不力之名或降或殺。
低階軍官以上,若有察其上官不軌者,有憑有據之下,可密奏鳳林軍司馬大將軍,查核詳實者,舉報之將可取其上官而代之。
一時間,軍中風氣變得更加詭譎多變草木皆兵。
可因此有大批仍觀望者慌亂之下,急急擁兵向皇帝投誠,並且拿出了某某官員某某派系想以金銀美色攏絡自己的證據,呈于御前以表忠心。
畢竟私底下各有小心思在所難免,可若對上的是朝廷,是叛國逆君的罪名,誰也承受不起……
不可諱言,楚宣帝是東宮登基為皇的正統,在天下百姓間依舊有他堅不可摧的強大地位。
所以楚宣帝的種種舉措,越發收攏皇權,也一下子將魏大將軍和周相等人的勢力打了個猝不及防。
☆☆☆
徐太後收到消息後,瞬間砸了手中的茶盅。
「皇上究竟想做什麼?」她疲憊的臉龐涌現一抹厲色,彷佛再現昔年天下第一武將世家巾幗虎女的英氣鋒芒……怒斥一聲。「連皇後都一同連坐,用那莫須有的罪名暫收鳳印,簡直荒唐!」
在跪了一地的驚惶奴婢中,嬤嬤處變不驚地取來帕子,慢條斯理地替她擦拭手中濺上的茶漬。「娘娘息怒。」
徐太後眸里怒焰燃燒,可看著精神矍鑠卻白發蒼蒼的嬤嬤時,卻也只能憋忍了回去,頹然地揮退一干宮女太監,喃喃道︰「嬤嬤,哀家不能再繼續悶不吭聲做這木頭人兒似的太後娘娘了,就算皇兒听不進去,為了他的江山大計,哀家也得勸上一勸。」
這樣和全朝臣,全天下作對又有什麼好處?
縱使想集權于帝王一身,也不該是以如此粗暴躁進的方式……他就不怕逼反了魏家嗎?
如今徐家可再沒有他的小舅舅為他做那鎮乾坤、定風波的擎天之柱了!
「娘娘確實當勸,也唯您可勸。」嬤嬤寬慰地拍拍她的手,「您和皇上終究是血脈相連的至親骨肉,母子之間沒有什麼不能說的,縱使招了埋怨,也是盡了一片慈母之心了。」
「嬤嬤說得對,這世上唯有哀家不會害皇上,皇上也是明白的。」徐太後蒼涼淒冷的心口總算有了一絲暖意,她深吸了口氣,揚聲道︰「來人!請皇上下朝後與哀家一見。」
「喏!」外頭自有內侍太監急忙領命而去。
徐太後在嬤嬤的服侍下略整了整衣冠,忽然又想起一事,她緊緊抓住嬤嬤的手。「您還是先退下……避一避皇上,他近日心緒不好,對徐家故舊也頗有幾分不快,您在這兒恐怕會招致誤會,以為是您同哀家教唆了什麼……」
嬤嬤凝視著徐太後眼底深處那隱隱懼色,心下越發一沉。
徐太後竟因疼愛而畏懼親子至此……
如此一來,所謂規勸也不過是徒勞罷了。
雖然這些時日身處後宮,已經令嬤嬤足夠看清大半眼下局勢,但徐太後的衰敗頹落之勢如此劇烈,依然令她既是心驚又是心疼……但更多的是深深地怒其不爭。
大小姐心氣傲骨竟淪落至此,何嘗還有半點當年的剛毅正直豐采?
若是老主子仍在,當有多痛心?
唉,假若……假若小少爺猶在人世就好了,他必定能挽大廈之將傾,狠狠將這對不爭氣的母子給扳正回來。
不,就算取而代之也當之無愧!
嬤嬤內心思緒萬千紛雜,可面上鎮定淡然如故,依言遠遠地退了下去。
可楚宣帝和徐太後不過談了一盞茶辰光,終究還是不歡而散,楚宣帝禮貌卻強硬地道︰「母後只管安享晚年,閑暇時逗逗孫子們,家國天下大事,就不勞母後操心了,須知後宮外戚不得干政,母後當以自身做起,為天下表率!」
這一番話簡直像是盆冰水重重地潑在了徐太後頭上臉上。
她又羞惱又難堪又氣憤絕望,可偏偏又強撐著面色如常,不讓退至殿外的宮娥太監們發現異狀。
蓋因皇帝頂撞太後,是為大不孝,這消息要是傳了出去,對皇帝嚴峻處境更是雪上加霜。
那些原就被楚宣帝拿捏壓制得死死的朝臣,又如何不會逮著機會群起而攻之?
群蟻咬死象,皇帝怎麼就不怕?
徐太後死死地掐握著扶手,直到嬤嬤近身前來,才舒了那口長長憋著的氣……暈厥了過去。
只是她萬萬沒想到,嬤嬤卻沒有一如她預料和信任的那樣,在她昏倒後牢牢把控住長樂宮,將消息封得滴水不漏。
反而楚宣帝在長樂宮對太後娘娘出言不遜,有沖撞狂悖之言……悄悄地流竄在後宮前朝間,被各方有心人士擴散至民間。
自古百善孝為先,帝王身為天子更該以身作則,敬孝太後為尊,可咱們皇上卻疑似為了寵幸後宮一位新娘娘,竟把太後氣暈了……
還有還有,這位新娘娘原本只是進宮陪伴陳淑妃的知州家千金,沒想到卻被皇帝一見鐘情,從美人迅速封賞到了僅次于四妃之下的貴嬪娘娘位。
可見得美人殺人不用刀,追魂斬將全憑腰……咱們皇上終究是年輕精火旺盛,美人在懷,那啥硬了,耳根子自然就軟了。